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出生就注定的千古一帝,仅在位10个月的朱高炽,是如何名垂青史

时间:2022-04-24 16:31:50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皇帝数不胜数,但在那么多皇帝中能够成为千古明君的好皇帝却很少。而且一般的好皇帝在位时间都不会太短,因为评判你是否是一个好皇帝,不是看你长得如何,而是看你为整个江山社稷做了什么。如果在位时间短对话,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如何成为千古名君呢?

而在明朝就有这么一位皇帝,总的在位时间都不到一年。但就这么短的在位时间,也成就了千古名君,流芳百世,名垂青史。他是历史上第二位以人字为庙号,且是第一个在天安门城楼上登基的皇帝。他就是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的第四任皇帝,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由于喜好诗书,言行有度,且性格喜静不喜动,因此身材肥胖,这点一生尚武的朱棣并不喜欢。但他的仁爱和儒雅却很受祖父朱元璋的喜欢。

朱高炽早年,其父朱棣起兵靖难时,他被委任留守北京。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委任,当时朱高炽所调动的所有部下兵力仅是万人。但他所要面对的确是建文帝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在1比50的巨大悬殊下还是守住了北京城。这一战对整个靖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期间,建文帝还给朱高炽送去一封书信,大概内容就是许诺封王,试图拉拢朱高炽。但朱高炽的做法是,看也不看一眼就直接转送给了朱棣,这样建文帝的离间计就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由于朱棣本人是干过军队将领,性格中还是对于文武,还是更加偏爱于武的方面。英雌朱棣更加偏爱他另外两个更加年幼的儿子,朱高燧和朱高煦。而朱高炽由于一身肥胖的身体,自己也不尚武喜文,被朱棣留在宫中监国。但朱棣并不喜欢朱高炽,还曾经派人监视过朱高炽,如果有什么不对的行为立马上报。但监视朱高炽的大臣却被朱高炽的老实所折服了。

在朱高炽登基后重用杨士奇、杨荣、杨溥和黄淮等人,减免赋税,收紧开支,平凡各类冤案,从此明朝进入了仁宣之治。而朱高炽重用的这些人就是当年朱棣为他挑选的学者。正因为朱高炽喜文厌武,因此早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儒术的研究上了。这也为登基后的治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人脉。

当朱棣远征蒙古刚刚返回北京之际,朱高炽遭到兄弟的诽谤,被朱棣严厉的训斥。并且朱高炽的两名较为亲密的助手也被朱棣囚禁。虽然遭受诽谤,但朱高炽并未对此怀恨在心,在朱高炽登基之后不但没有报复这些诽谤的亲王,还增加了他们的俸禄,并赐予这些亲王儿子爵位。由此也可以看出朱高炽的为人和品质。

由于常年征战,且年事已高,朱棣最终还是于1424年病逝于北征的途中。为了避免有图谋不轨者趁机作乱,随行官员决定秘不发丧。他们将军中能用的材料收集起来,制作了一口棺材,将朱棣的遗体放入其中。但每日的进餐与请安却造旧进行着,军中一切都如往常一样,只是朱棣再未出过自己的军帐也再没发出过任何旨意。当朱高炽得知朱棣病逝的消息后立即让儿子朱瞻基前往迎回朱棣的遗体。由于全程小心谨慎,消息并未泄露,因此,明朝政权也得以顺利交接。

同年九月,朱高炽顺利登基执掌大权。登基后的朱高炽首先就是赦免了建文帝的一些旧臣,以及永乐时期遭到连坐而被流放到边境的一些官员家属。还平反了许多之前不能做,不敢做的冤假错案。比如方孝孺诛灭十族的惨案,以及解缙的冤案等等。还恢复了一些官员的职位,通过这些措施使得政权的一些内部矛盾得以缓和。并且在朱高炽临死前的一个月,还对朱棣的一项政策采取了较为激烈的举措。那便是将首都迁回了南京城。这个激烈的举措是受到夏元吉以及其他一些朝廷重臣影响。主要目的就是要将国家的一些资源从北方的边境转移出来。这个举措在朱高炽登基时就有了,当时他就在南京设立了守备,并指派了亲信的将军以及宦官前往指导。

由于朱高炽并不喜欢北征,且对北京没什么情感。且他曾今在南京当过监国,对南京还是比较熟悉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维持北方首都的费用较大,对国内的财政开支较大,给国库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朱高炽首先是将北京的所有机构部门定为行在,并让朱瞻基前往南京拜谒朱棣皇陵并留守南京。尽管但是南京还有一些地震的报告,但这并不能阻止朱高炽迁都的决心。但天不遂人愿,迁都举措还没完成朱高炽就离世了。他儿子朱瞻基顺利继承皇位,朱瞻基对朱高炽迁都的这项政策并不是那么热心。实际上朱瞻基跟朱棣更为亲近,他本人也是更喜欢北京,因此,朱瞻基登基后并未继续朱高炽临死前未完成的这项迁都政策。最终北京依旧是明朝首都,南京依然是辅助性的都城。

在朱高炽离世的前三天还在不停的处理着繁琐的政事。直到离世的前两天,胡名人等称朱高炽是无疾骤崩。朱高炽登基后,在位时间不满一年就无疾骤崩,这其中必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但根据一些史料《明仁宗实录》以及《明史·仁宗本纪》中都没有提及朱高炽的死因。那么朱高炽突然离世的原因也成了一个不解的历史谜团。对于这个谜团后人也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两种较为主流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朱高炽死于嗜欲过度,也就是没有很好的控制自己的食欲,胖死的。在朱高炽在位期间,大臣李时勉就曾今因此事上奏劝谏。朱高炽看到这份奏折后愤怒至极,立刻就对李时勉动刑了。因为这件事,李时勉也差点丧命。直到李时勉临死前都放不下对朱高炽的恨,也难怪,好心劝谏,却差点丢了自己的小命,确实有点过分了。

但还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朱高炽是被朱瞻基之后的宣宗所害。朱高炽的性格偏温和,且好食欲享乐,正因为这种性格朱高炽并不受朱棣的喜欢。要不是长子的头衔,估计这个皇位也不会落到他身上。而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却恰恰相反,生性好武,善骑射,且对权势十分热衷,好用计谋。在朱高炽登基后,虽然立了朱瞻基为太子,但也看出朱瞻基的不安分。因此也多次劝诫,但朱瞻基却没听进去,依然热衷于自己的权势,依旧不顾亲情的谋划着自己的皇位。

而在《大明风华》这部剧中却提出另外一个观点。说朱高炽是被其弟朱高煦毒杀的,而朱瞻基在知道真相后也变得疯癫起来。也有人认为是被雷击或者是中毒,又或者是因为肥胖引发的心脏病发作。

朱棣的离世标志着大明王朝从一个强势军事扩张的时代中结束,以及一个内部改造时代的开端。一些新鲜的改革手段都被朱高炽给制度化了。虽然朱高炽的在位时间仅仅是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其提倡的儒家理想主义思想却影响了接下来的一个多世纪。对于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时间的贡献,也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面对这样的质疑按理说也算是合情合理,不到一年的时间确实很难对这么一个庞大的王朝有什么影响。但朱高炽却不同,因为在朱棣在位期间,就将国家政事基本都交给朱高炽管理,而自己却一心扑在自己的北伐事业当中。正因为有了朱棣时期的政权积累,才有了朱高炽登记后不到一年做出的丰功伟绩。

朱高炽在位期间改组并建立了以三杨为首的内阁,赦免了靖难冤臣,赈灾免税,改变官场风气。并且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还废除了朱元璋时期的酷刑。在官吏的选拔上也是选贤任能,且规定御史每年必须巡视天下。以上任何一项都不是一年内能完全做到的,正是有朱棣时期的准备才能在不到一年的时期内全部做到,让整个大明官场焕然一新。在这不到一年的时期还纠正了永乐时期不得人心的严酷经济计划。朱高炽的治理方案是以仁爱治天下,让大明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这也为仁宣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朱高炽能够在不到一年的在位时间内名垂青史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由于朱棣和朱高炽的性格差异较大,因此,无论是史书或者是民间传说都认为朱棣并不喜欢朱高炽。但却恰恰是这种若近若离的关系才能让朱高炽安稳的学到更多的为政之道和治国之策。也正是这种关系,让朱高炽获得了朝堂上多数大臣的支持。而朱棣连续的三次发动北伐战争,也正好给朱高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休养生息的外部环境。而朱棣每次北伐归来都会将一些朱高炽的属臣以及亲信关押,这也是为了让朱高炽能够更好的驾驭文官集团。正是由于朱高炽自身的努力以及朱棣明里暗里的帮助扶持,这才使得朱高炽从登基那一刻起就注定是一位名垂青史的皇帝。正是因为经历了自己的亲信属臣被一再的下狱或者处死,朱高炽就注定不会是一位平凡的皇帝。而朱高炽也与文官集团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此,朱高炽的历史评价绝对不会低,因为朱高炽的评价高低直接与文官集团地位的高低是成正比的。因此,朱高炽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注定成为一位千古明君,除了自身的努力还有文官集团的支持。

[图片11]

朱高炽为大明王朝的统治殚精竭虑,他纠正了永乐时期的严刑峻法,以及一些不得民心的积极政策。一些列修养正西的治国政策受到了民众的一致好评。他执政期间诸多功绩,历史也给予了许多积极正面的评价,对于这么一位皇帝,大家的看法如何呢?欢迎留言评论,说说你对朱高炽的评价与看法。

关键词: 在位时间 名垂青史 在位期间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