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三国时的诸葛亮自比为战国时的管仲、乐毅,是谦虚了,还是骄傲了

时间:2022-04-24 05:38:55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在《三国志》的记载中,诸葛亮年轻时,曾以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不过当时除了他的铁哥们徐庶等"诸葛四友"外,其他人并不以为然,那么诸葛亮这个自比,到底是"谦虚"了,还是"骄傲"了呢?我们在评价之前,先来看看他这两个模板当年都做了些什么。

管仲

管仲是战国时齐国人,他的祖先曾是周朝的宗室,但随着家族的传承,他家的经济情况和周朝在战国的时的地位一样,一天不如一天,等到管仲出世以后,他家基本上已经一穷二白,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去做了商人,众所周知,当时商人的地位非常低,由此我们也能看出管仲当年不是一帮的落魄。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他结识了官宦之后的鲍叔牙,并得到了他的赏识,不过管仲当时表现的并不好,先是做生意连累鲍叔牙亏本,后来又因为齐国的夺嫡之争,两人差点成了冤家(各为其主),但是不管管仲怎么"",鲍叔牙都把管仲视作"初恋"。因此在鲍叔牙辅佐的齐桓公继位后,鲍叔牙还不计前嫌地把管仲推荐给了他,管仲也因此开始了自己的传奇之旅。

当时的齐国,在前几任国主的努力下,也只是在战国诸雄中混了一个小康,但齐桓公不安于现状,于是就想开疆扩土,以振声威。管仲为齐国把脉以后,提出了要"变法改革",向所有心有远方的君主一样,齐桓公接受了管仲的提出的新思路。管仲的改革不同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也不同于商鞅的"先军政治",而是开拓出了"以商止战、和平争霸"这种新思路。(详见《诸葛亮的标杆管仲,曾在齐国变法,为何他的变法没有商鞅的持久》)

管仲的改革之下,齐国从一个中产之家很快就变成了一方土豪,齐桓公也因此被后世称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在生前因为自己的功劳,而被称为"仲父",在他去世以后,他则被敬称为管子,很多人后人还称他为"华夏第一相"。

乐毅

说完了管仲,我们再来翻下乐毅的牌子。乐毅早年的身世,和管仲一样丰富多彩。他本是魏国大将乐羊之后,乐羊曾因功被封在了灵寿,后来赵国经赵武灵王改革后,国力大增,所以就把这块地方给收入了囊中,而乐毅也就被动地把国籍改成了赵国。乐毅身为将门之后,自然是喜好兵马,他本来想投奔赵武灵王,为赵国尽一份力。但是因为赵武灵王脑洞太大,以至于把自己给折腾死了。

乐毅一看赵国暂时用不上他,于是他就跑去了魏国,并顺利考上了公务员。有一次他代表魏国出使燕国,并和燕昭王搭上了线,于是燕昭王就给了他一分外聘合同,乐毅就因此开始给燕昭王打工。燕昭王为什么会急着挖别国的墙角呢,是因为齐国在管仲改革之后,走上了霸主之路,燕国曾深受其害。(详细内容可参看《战国时,曾和秦国并列的齐国,为什么一年就被燕国打崩了》)

燕昭王十分想从齐国身上找回场子,但是因为国力一直不如齐国,所以只能忍辱负重。当时的楚昭王,见到一个人才,就想把他笼络到身边,以期燕国能早日强大起来。而乐毅就是他当时挖的墙角之一。因为燕昭王本是就是贤君明主,而且他通过"千金买骨"等手段,笼络了很多牛人马还曾因此被称为"拥慧先驱",所以当时的燕国,在内政上已经初具规模。

他之所以重用乐毅,一方面是看中他和赵国、魏国等国都有很深的渊源,另一方面则是看重他在军事上的过硬素质。因此乐毅对于燕国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在前期,他通过祖传的"家学",为了燕国梳理军队体系,二是在齐国引发了众怒之后,他居中协调,带领五国联军,一举把齐国击垮。所以从这方面来看,乐毅被后世最推崇的军事能力,其实有待商榷(集五国之兵打一个齐国,换个人未必打不下来)

诸葛亮

说完了诸葛亮曾经的两个模板,咱们再来说说诸葛亮本人。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把诸葛亮给刻画成了一个"智近于妖"的军师,所以在很多人的眼中,诸葛亮的能力主要是体现在军事上,但又因为他一直没能搞定司马懿,反而成全了司马宣王,所以很多人有因此而质疑诸葛亮的真实能力,但骆驼却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三国志》的有关记载,骆驼认为诸葛亮对蜀汉主要有"三功":

第一,为蜀汉的建立指明方向。骆驼在写三国系列时曾屡次提到过,如果没有诸葛亮的"隆中对"给刘备指明发展方向,那么刘大耳朵可能会接着四处打工,最终可能会躲在哪个小岛上过完自己悲催的一生,或者被哪一方的势力提前消灭(刘备不安分,一般人留不住他,因为身份等原因,他也没有投降曹操的可能)。仅从这一点来看,诸葛亮就不输于乐毅

第二,为蜀汉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骆驼写三国系列时,经常有人喷我,说我把诸葛亮捧的太高,因为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和诸葛亮在"隆中对"的千古一会过后。诸葛亮露脸的频率很低,赤壁之战和他的关系不大,白帝托孤之前刘备贴身军师是法正,而诸葛亮的出场频次最多的六出祁山,风头又都给了司马懿......

有关这一点,骆驼是这样解释的,诸葛亮加入大耳朵的公司后,他虽然没有在前台露脸,但是并不代表他一直在摸鱼划水,实际上,他当时一直在做一件比开疆扩土更重要的事,那就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这句话是当年刘邦给萧何的评语,我认为对于蜀汉建立的初期的诸葛亮,也是同样的适用。

大耳朵自荆州之变以后,先经赤壁之战,后又收复益州,还抽空收回了汉中,此外还外派二爷镇守荆州,这些"国家行为"几乎一刻都没停息,而蜀汉,作为一个刚孵化出来的政权,它从哪来的钱粮兵马去消耗,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诸葛亮的功劳吗?

第三,为蜀汉的安全立了功。自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这个"萧何",就开始转变成"张良"。蜀汉政权偏居一隅,境内益州本地派、外来荆州派等力量一直并存,这么小小的一块地方,怎么可能会容得下这么多"嗷嗷待哺"的势力呢?因此蜀汉想要长治久安,不可能一直窝在西川,必须开疆扩土。

此外蜀汉地方小,资源少,和东吴、曹魏都没办法比,如果等到他们两家慢慢发展起来,蜀汉早晚会是别人的盘中餐,有此两个原因就决定,诸葛亮必须要往打。那么他为什么"六处祁山"都没成呢?是因为他的实力不济吗?骆驼细看了这些仗的经过,然后认为,这种情况,换谁都不一定好使(除了客观情况,一丢丢的运气也很重要)。

至于他打不过过司马懿说法,骆驼也不认同,至于具体原因,本文篇幅有限就不再细说,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下《三国志》等资料,总之,诸葛亮掌管军事以后,不管是东吴还是曹魏,都没能威胁到蜀汉的安全,这就是诸葛亮的功劳、

小结

由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管仲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他对齐国的改革,也就是内政,而乐毅最大的功劳,虽然是带兵破齐,但骆驼认为水分相对比较大,因此骆驼认为,诸葛亮无论是在内政上,还是在军事上,都不输给他们两人。也就是说,骆驼认为诸葛亮当年的自比,肯定不能算作是自傲。

关键词: 赵武灵王 在军事上 开疆扩土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