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李世民弑兄弟、逼亲父、废太子,却被万民千古传颂,原因何在?

时间:2022-04-23 16:52:22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人都是复杂的,皇帝更是如此,很难用单纯的好或坏去形容。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逼父退位、杀兄弟、废太子,不顾骨肉之情。在李渊看来,这个儿子太狠太绝;在李建成、李元吉眼里,李世民更是个心狠手辣之徒,不共戴天之敌;李承乾也不会觉得李世民是个好父亲,只会怪他过于严厉和绝情。

但天下万民却爱戴敬仰李世民,使其青史留名、千古传颂。原因何在?很简单,他奠下唐朝的基业,为后世开创了一个强盛繁荣的大唐,老百姓有田耕、有饭吃,安居乐业。

无论登基前还是登基后,李世民对唐王朝的贡献都无人可比。他少年从军,有勇有谋,率军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

诚然,李世民登上皇位的手段残酷血腥,不仅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还诛杀这两家的所有儿子。李建成、李元吉搞权力斗争,失败被杀无话可说,但稚子何辜?李渊虽说是自愿禅位,这"自愿"二字水分也很大,心里未尝没有怨恨。

然而李世民之后的杰出表现,却足以让人忽视这不光彩的上位方式。以各种标准去衡量贞观之治的政绩,他都算得上一代明君。

李世民的一大政绩是推行科举制,虽然科举制开始于隋朝,但真正采用、使之形成定制,还是在李世民手上。

众所周知,科举制虽有种种弊端,却已经是古代最为公平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朝廷官职的垄断,给了寒门学子一个入仕为官、指点江山的机会。

只要有真才实学,哪怕是个乡下穷小子,也能通过科举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表达的正是这意思。

毫不夸张的说,科举制是件很伟大的事情,兴于唐朝、利在千秋,为下层民众提供了新的上升通道,扩大了朝廷的人才储备库,还解决了许多封建时代的社会矛盾,对封建王朝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济方面,李世民也颇有建树。他所主政的贞观年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不歧视商业的时期,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

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经济发达区很多,沿海有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内陆有洪州、扬州、益州和西北的沙州、凉州。

至于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更是举世难寻的大都会,很多西域来客进入长安就像到了仙境。要知道,这时的西方世界,很多国家还只是部落性质,都城如同唐朝的小集市。

汉朝时开辟的"丝绸之路",也在此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唐朝设安西四镇,西部边界直达今哈萨克斯坦,为东西方来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全保障。品种繁多的大宗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丝绸之路成为整个世界的黄金走廊。

军事方面,唐朝也没怕过谁,是名副其实的东方大佬。

举个例子,贞观二十一年,有位名叫王玄策的外交官,奉李世民之命,作为正使率领一个30人的使者团出使天竺,即现在的印度。那时的天竺有四个国家,对唐朝的态度都很恭敬,纷纷派使者带着财物前来拜见王玄策,准备和他一起到唐朝朝贡。

但意外发生,中天竺国王尸罗逸多突然死了,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位,同时发动所有军队以拒唐朝使团。王玄策只有30人,怎么打得过?不但各国献来的财物被抢,大部分使者也被俘,好在王玄策逃了。

按照正常的逻辑,这种情况下王玄策应该赶紧回到唐朝,向李世民禀报此事,再由李世民决定是否出兵征讨。但王玄策可能觉得这种小事不用劳烦皇帝陛下,他自己就能解决,跑到吐蕃发檄文征召军队。

那会儿的吐蕃王是松赞干布,也就是文成公主的丈夫,派出1200吐蕃兵,再从附属国尼泊尔调来7000骑兵,全交给王玄策指挥。

王玄策率着这些人攻破中天竺国,斩首三千余级,溺死一万多,生擒阿罗那顺,俘获其妃其子,及男女一万两千人,各种牲畜三万,全都带到长安献俘。天竺诸国为之震惊、害怕。

这就是"一人灭一国"的爆表战斗力!大家想一想,王玄策又不是朝中重臣,为什么敢到吐蕃调兵?松赞干布又为什么不敢拒绝?背后撑腰的,还不都是因为唐朝超强的军事实力。

更拽的是,这事儿在史书中只是略略提过,并不着重描述。为啥?因为唐朝压根没有把天竺当作象样的对手,和其他唐朝将领众多对外大胜比起来,王玄策在天竺取得的胜利也就不算什么。

所以,李世民统治下的唐朝民富国强、八方来朝,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生都达到了历史新高度,他被万民爱戴千古传颂不是应该的吗?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松赞干布 是中国历史上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