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从“四世三公”说汝南袁绍家族

时间:2022-04-23 15:49:27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如果一个家族连续四代中的每一代都有人担任国家的这三个顶级高官中的某一种,就说这个家族"四世三公"。

在封建社会,"天意从来高难问"、伴君如伴虎,再加之朝廷内外的明争暗斗、倾轧拆台;一个家族百年内有一人担任过位极人臣的"三公"之一就是莫大荣耀,能够连续三代、四代做这种顶级高官可以说是家族祖坟上烧了高香,绝对是凤毛麟角。

两汉之一的东汉时期,汝南郡(今河南周口市商水县城西南)袁绍家族就曾拥有这种殊荣。袁氏先祖袁安在东汉章帝刘烜时先后任司空、司徒,儿子袁敞为汉安帝刘祜朝的司空,孙子袁汤(袁敞的侄子)历任汉桓帝刘志时期的司徒、司空、太尉,曾孙袁逢(袁汤之子,三国时期袁绍和袁术的生父)官拜汉灵帝刘宏时的司空,袁隗(袁逢之弟)也当过汉献帝刘协朝的太尉、太傅,四辈人中都有家族核心成员居三公之位,人称"四世三公"。由于从袁安算起的第四代是袁逢、袁隗两兄弟位列"三公",所以袁家算是"豪华型四世三公"。

其实袁绍(字本初)本人也曾位居"三公"之位。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当时实力不如袁绍,且自身东有徐州吕布、西有南阳张绣、南有淮南袁术,皆对其虎视眈眈。曹操当时很难与"门生故吏满天下"的袁门之秀袁绍争锋,只能采取克制隐忍的策略。于是,曹操派大儒--名士孔融出使邺城,以天子名义拜袁绍为大将军、太尉(司马),以暂时缓和矛盾。这样,袁家实际上连续五代位列"三公",后来其弟袁术曾在淮南称"仲家皇帝",所以后人又称袁氏一族"五世三公一帝王"。

说到此有必要讲讲袁绍与袁术这对三国时期的兄弟霸主。袁绍和袁术的老爸都是第四代的"三公"袁逢,不过袁绍是袁逢宠幸的一婢女所生的老大,所谓"庶出长子",袁术是正妻生的弟弟。后来袁绍被过继给袁成(袁逢、袁隗的二哥,曾官拜左中郎将),所以从血缘上看袁绍、袁术是同父异母兄弟;从宗族上看,他们是堂兄弟。这对兄弟一向不和,甚至势同水火。这是什么原因呢?

说白了,就是"嫡庶心结"导致的名利权欲之争。袁家自袁安起的第四代有袁逢、袁隗两兄弟位列"三公",最为荣耀。袁绍、袁术两兄弟起兵反东汉末年权臣董卓之后,董卓担心在朝廷内部当高官的袁隗与在外割据的袁绍、袁术两兄弟里应外合,就借故将袁隗全家杀害(袁逢早逝,因而他这一房无涉)。袁术本来是司空袁逢的正牌大老婆所生,特别是庶出的大哥袁绍被过继给二伯袁成延续香火后,这样作为袁逢合法继承人的袁术理所当然的把自己看作袁家宗长。

无奈袁术除了"嫡出"这张牌以外少,事事不如"庶出"的袁绍。概括来说袁绍折节下士,知名当世,文武双全,英气勃发。史载袁绍相貌堂堂,是一表人才的大帅哥,在这点上胜过当时的曹操、袁术等多矣。合理推测:袁绍与袁术共一个老爹相貌却远超袁术,应该出自她妈的优良基因,要不司空府那么多侍婢,唯独袁绍老妈能得到宠幸而怀了袁绍?

袁绍本人"姿貌威容",有个人魅力;还能"折节下士",喜欢结交;出身"四世三公",家族势力"势倾天下";所以有众多人才愿意投奔袁绍。袁绍年少成名后,辞官接连服母丧和父丧,共计六年,丧满后他隐居在国都洛阳,多次拒绝朝廷辟召当官。

当时是日趋黑暗的东汉末年,宦官专政愈演愈烈,残酷迫害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为代表的"党人",史称"党锢之祸"。

袁绍名为隐居,明面上不妄通宾客,其实在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如当时的豪杰张邈、何颙、许攸等人,他们实际上构筑了一个以反宦官专政为目的的政治同盟。袁绍的活动引起了宦官的注意,宦官头目中常侍赵忠曾经恨恨地警告说:"袁本初抬高身价,不应朝廷辟召,专养亡命之徒,他到底想干什么?"叔父袁隗听到风声,又惊又怒地警斥袁绍:"你这是准备败我们袁家啊!"

后来袁隗果然因受到袁绍、袁术这对侄儿的连累而全家被杀,但是袁绍因为这番历练确实结交和吸纳了很多能人贤士,为他后来一度蓬勃发展的诸侯霸业打下了雄厚的人才和人脉基础。袁绍、袁术这对兄弟都算得上是"任侠尚义",但是袁绍偏向"折节下士",而袁术偏向"飞鹰走狗"的豪侠,而且相对器宇狭窄,目光短浅,嫉妒心强。

比如他在关东十八路诸侯联军讨伐无道董卓时,就因嫉妒故意克扣延误先锋孙坚军队的粮草供应,让先期连战连捷的孙军损兵折将而危害盟军整体利益;又比如对大哥袁绍自始至终的嫉妒;后来冒天下之大不韪自立"仲家皇帝",对此《三国志》的作者、史学家陈寿评论道:"袁术无毫芒之功,纤介之善,而猖狂于时,妄自尊立,固义夫之所扼腕,人鬼之所同疾。"

袁术尽管因汉朝讲究名节、伦常而很早就凭借嫡子世荫功成名就,袁绍也后来居上,他后来太尉、大将军的功名实际已经超过袁术。袁绍年少为郎官,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守孝复出即跃升为东汉西园八校尉(汉灵帝为分何皇后之兄、外戚大将军何进兵权,在洛阳西园招募壮丁设立的一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禁军)之首,成为大将军何进的最核心心腹之一。

在关东诸侯组建联军讨伐权奸董卓的暴行逆施时,大家一致推举袁绍做盟主。袁术这个气啊!怎么也想不通:论官阶自己比袁绍高,论血统自己又比袁绍正,当时实力比袁绍大,盟主之位无论如何不应该是袁绍的啊,毫无疑义自己应该是盟主!可是没想到众位诸侯压根就不给当时实力最大的袁术面子,一致公推袁绍做盟主。

所以袁术由此开始对袁绍更看不顺眼。后来,袁绍、袁术两人在政治上出现了分歧,兄弟更是势同水火。袁绍为了断绝后顾之忧与袁术对立的曹操结盟,袁术则选择与袁绍的老对手公孙瓒扎堆。陈寿在《三国志》里都感叹道:其兄弟携贰,舍近交远如此。

袁术死后,余部在从弟袁胤的率领辗转投到东吴,大约也是出于"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满天下的门第效应,吴国也一直厚待袁术后人。一度当了袁术"伪太子"的儿子袁耀后来在吴国官居郎中,袁术女儿和孙女也分别嫁给孙权和他的儿子孙奋做了老婆。

建安四年(199),也就在袁术去世的那一年,袁绍终于消灭了老对手--幽州的公孙瓒。至此袁绍已占据黄河下游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共四州,领众数十万,成为当时中国势力最强的一阵诸侯。不久袁绍被正式册封为大将军、太尉,并领四州牧。一度结盟的袁绍与曹操为争夺天下的最终控制权,终于撕破了脸皮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战争的结果袁绍大败,主力7万多被消灭,只与其长子袁谭带800多骑败退到黄河以北。

袁绍在世时,封长子为青州刺史,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三子袁尚随自己坐镇大本营冀州。袁绍自己是大帅哥,是庶出,或许是自恋心理,他选择了也是长得很帅的三子袁尚做自己的接班人。袁尚是后妻刘氏所生,虽不等于妾,显然不及作为结发妻子的袁谭之母。自古立储讲究立嫡,立长,立才;袁绍偏偏废长立幼,立宠。

后世有人总结:千古枭雄的袁绍也算雄才大略,但是跟"人精"曹阿瞒比起来就相形见绌了!一些致命的缺点如"好谋无断、色厉胆薄,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让他一辈子犯了四大战略性错误:早期的引董卓入关;拒纳天子;后期的官渡之战;废长立幼,这些错误彻底葬送了他的事业。

官渡之战两年后,也就是袁术死后约3年,袁绍跟他弟弟袁术差不多一样,在惭愤中病死。袁绍死后长子袁谭、三子袁尚争权夺位,相攻残杀,被曹操各个击破。袁谭被杀,袁尚与二兄袁熙逃亡辽西乌桓。后来曹操北定乌桓,袁尚、袁熙再次败走辽东,被辽东太守公孙康所杀,至此,袁绍所有儿子均已败亡,所据之地尽归于曹操。

值得一提的是袁绍次子袁熙之妻甄夫人,她就是千古才子曹植笔下《洛神赋》中的主人公--"洛神"的原型。甄夫人是袁绍为自己儿子袁熙千挑万选的美女兼才女。大家知道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在文学上都颇有造诣,历史上就有"建安三曹"的说法。或许文学家多情浪漫的基因,曹家父子三人都为甄氏这个女人着迷。

袁绍家族兵败邺城之后,内眷大多当了曹军的俘虏。曹操一进城就派自己的卫队去保卫甄氏的内宅,原意是要将仰慕已久的甄氏据为己有,保护起来。不料派去的卫队发现世子曹丕的卫队已经捷足先登,并已经公开挑明了要纳甄氏。机灵的曹丕立即去请求父亲曹操成全自己,曹操总不能跟儿子明着抢甄氏。再说袁绍同自己虽是政治对手,但是早年共事聚义,义同兄弟,如果强纳袁绍儿媳,传出去也不雅,所以就顺水推舟将甄氏赏赐给曹丕。

戏剧性的是对甄妃沉迷最深的是曹植,结果却是曹丕抢了先,曹植却一直念念不忘。甄妃39岁早逝,曹植入朝觐见曹丕,曹丕拿出甄妃曾用过的金缕玉带枕给他看,曹植睹物思人,大哭一场。到了晚上,甄妃之子--即后来的魏明帝曹睿宴请叔叔,干脆把这个枕头送给他。

随着袁绍、袁术的去世,"四世三公"或"五世三公"的汝南袁家就此走下坡路了。但是由于袁氏先祖旁支众多,再加之曾经"四世三公"的豪门积淀,史称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所以汝南袁氏人丁依然很兴旺。直到现在汝南县境内袁氏分布广泛,全县二十个乡镇中有一百多个自然村居有袁姓群众,总人数两万多。居住袁姓较多的乡镇有汝宁镇、板店乡等,较集中的村庄有十多个,以"袁"命名的村子就有袁庄、袁老村、后袁庄、小袁庄等等。

民国枭雄袁世凯河南项城人,世称"袁项城"。由于袁世凯与袁绍都是河南人,且项城离汝南也不算太远,袁项城家族宗谱里就记了一副对联"汝南家声旧,舜裔世泽长"自诩。上联意思是项城袁氏也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的后人,下联是说经过考证袁姓出自春秋时期的"妫"姓,而"妫"姓是虞舜之后,所以袁世凯是舜帝的后人。当年,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后,曾来汝南袁老村祭祖,并在袁金滩前树起了旗杆,朝拜3天。

袁项城说他是舜帝后羿、"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子孙,你信不信?反正我信,呵呵!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关键词: 四世三公 折节下士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