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做人到底是要选择眼前的小利,还是远处更大但更难实现的目标呢

时间:2022-04-23 14:47:35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身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是被司马迁严重鄙视与看不起的一个人,这家伙的生平其实还是有很多事情的,主要的是下面这么几件:

平原君

首先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毛遂自荐"的事情,大概的情况就是赵国为了对付秦国要去求楚国,这个光荣伟大的任务当然就落在了平原君手上,这位仁兄需要从自己下面的人中选择二十人一起去,结果怎么选都只有十九个,最后有个叫毛遂的人自告奋勇,平原君还看不上他。结果就是到了楚国靠着毛遂的胆识和巧舌如簧最终事情圆满成功了,之后平原君觉得自己并不能号称识人。其实这个故事中大家都可以略窥平原君一二了,暂时抛开毛遂这个人平时可能隐藏极深或者性格内向之类的不谈,但是一个人在平原君的门下好几年,而"号称识人"的平原君对他一点都不了解,这就可以打问号了。

在信陵君的那章里还有个信陵君在赵国寻找隐士的故事,平原君对于信陵君所寻找的这些人都是不屑一顾的,可见平原君的"好客"大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还是一种以阶级和背景为导向的掩人耳目的行为而已。所以司马迁说的还是有道理的,这家伙确实只是个沽名钓誉之人。

平原君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影响就比较大了,当时韩国被秦国攻击,为了转移矛盾将上党之地给了赵国,当时赵国内部分成了要与不要两派,要就是与秦国直接硬碰硬,不要可以在眼前度过一定的危机。结果赵国在平原君的怂恿下选择了开战,最后的结果就是长平之战。

平原君

这个东西可以分为长远和眼前的利益来看,司马迁的考虑是认为赵国为了贪图眼前之利最终导致了更大地崩溃,是错误的。个人也认为是错误的,但并非只是不能贪功怕秦国而已。当时的人基本都知道秦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所以它如果蚕食完韩国那么赵国肯定也是免不了的,所以秦赵之间的这场战争是不可能避免的,从这点来说平原君代表的主战派至少没那么怕死。但是不能避免不代表开战的时机无法选择,当时的情况无论从国力还是各方面来看赵国都无法与秦国抗衡,并且也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所以说盲目的开战最终迎来了自己的悲剧。

如果说当时赵国内部还有拥有远见卓识的大臣的话,那么一定是虞卿了。这位兄台对于局势的把握和精准的剖析都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正是他数次在赵王面前阐述赵国与秦国之间的各种利弊分析,才避免了赵国更大更多的损失,如果赵王能从一开始就任用虞卿为主要谋臣,按照他的谋划在外交及政略方面进行运作的话,那么说不定赵国在长平就不会留下那么多累累白骨了。

虞卿

其实通观全篇,发现当时的赵国内部赵王属于摇摆不定派,平原君是红人,但没有多大的政治格局,虞卿有谋但是一不受多大待见二没有极高影响力,朝政方面来说已经属于内部不团结的情况了,是战是和都是举棋未定。反观秦国方面是秦王一手主抓,加上下面人的全力配合,所以长平之战的结果也是实至名归的。

关键词: 是错误的 长平之战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