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他可与诸葛齐名,在历史上却难见其踪迹,低调至极!

时间:2022-04-22 17:51:10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后周天下,建立属于自己的赵宋王朝,此后杯酒释兵权更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而在赵匡胤能成功夺得江山,并非他一人之力,在他的背后有属于他的政治势力,如赵普、石守信、高怀德等众所周知的臣子。但其实还有一人,对赵匡胤的成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却不显于历史之上,他就是苗训。一、相识于微时,一见如故

苗训与赵匡胤初见时,赵匡胤还只是一个在江湖上随意闯荡的无名小辈,苗训也是籍籍无名之辈。但苗训早年师从陈抟,他天资聪颖而好学,说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也不为过。此后又此处游学,游学途中苗训看见了在乱世之中百姓饥寒交迫,饿殍遍野,国家处于一片混乱,当权者之间的政治斗争最后还是由百姓来承担恶果。对当权者的失望和对百姓的连忙致使他回到自己的家乡,免费为百姓看诊、相面算卦,决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造福百姓,将自己一身所学回报给百姓,即使只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

一见如故,一眼知己,就是他与赵匡胤的相识。苗训第一眼看见赵匡胤就认定他是那个可以结束乱世统一国家的人,在与赵匡胤的交谈中他更加深了这个想法。赵匡胤同样不满足现世,不满足当权者的统治,想推翻统治一展鸿图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为自己为家人为百姓带来更好的生活。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但苗训并非冒进之人,他深知此时无论是自己还是赵匡胤的势力都十分薄弱,就像初生的树苗那般脆弱,禁不起丝毫打击,只能依靠手握军权之人蛰伏积蓄力量。因此,苗训建议赵匡胤投靠郭威,并赠送银钱作为赵匡胤投奔郭威的盘缠,两人相约时机成熟后一同谋事。

投奔郭威的赵匡胤在河北地区如鱼得水,辅佐郭威建立后周王朝,由此晋升为禁军头目,柴荣登基后,又被提升为殿前都虞侯,也算有了一争天下的实力。而此时,苗训也来到了赵匡义身边为他谋事。想要成功推翻统治,建立属于赵匡胤的政权,仅凭苗训和赵匡胤是不可能。因此,苗训为赵匡胤引荐了赵普、郑子明等人,从文人到武将一应具有,初步构建了赵匡胤的政治势力。

有了苗训的赵匡胤如虎添翼,对外战争节节胜利。在与后唐的战争中,赵匡胤被困粮草尽绝,苗训带来被他劝服的山寨寨主帮助赵匡胤脱离险境,转败为胜。在攻打滁州的战争中,苗训积极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屡出奇招,因地制宜以少胜多,攻下滁州,擒获地方将领。凭借着卓越的战功,赵匡胤步步高升,声名显赫手握大权,至尊之位近在咫尺。

陈桥兵变的谋划中少不了苗训的身影。赵匡胤假传战事消息,借此带走大量士兵。行至陈桥驿时,苗训说出了"一日克一日,当出新天子"的话,在苗训的有心传播下,整个军队的人都知晓了这番话。这种意味着天意的话,从来都是为起兵谋反增加正统性以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如陈胜吴广起义时的"大楚兴,陈胜王"。但这一招很有用,对于军队中的大部分人来说,他们本就尊重赵匡胤并不信服只有七岁的皇帝,这种上天的意志就是让他们动摇的心变得坚定。于是,黄袍加身就此出现,不费一兵一卒后周天下就此易主。三、隐匿于乡野,功成身退

正如苗训曾经所说,赵匡胤有帝王之相,他确实成功建立了大宋王朝。苗训作为赵匡胤的谋士,既是谋士,自能揣测帝意知进退懂分寸。看见了杯酒释兵权这场鸿门宴后,苗训知晓这位刚登基的皇帝很快就有了所有皇帝都有的疑心病。所以,大宋建立不久后他便多次请求辞官归乡,远离朝堂上的是是非非。

这其中一是因为苗训是一个饱读诗书之人,史书中有太多"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了,如韩信,也有很多激流勇退而备受荣宠的人,如张良、郭子仪。唯有不贪权、不恋权、时刻保持清醒,不为现在的荣华富贵所迷花了眼,不为一时的冷遇而心生怨恨,从容应对人生中每一件事,理智接受所有的不平,才会让自己和家人一生顺遂,平安到老,不至于落得个晚年凄惨的下场。这是一场臣子与皇帝的博弈,但这场博弈注定是不公平,无论如何,为臣者都是损失最大的那一个。聪明一点的,主动交出手中权力,名利双收,颐养天年;无知无觉的,只能被迫辞官,甚至可能被皇帝视为眼中钉。

其二则是因为苗训并不贪慕名利,所想所求只为百姓谋福利。从初见赵匡胤之时,苗训的目的就很明确。苗训帮助赵匡胤不是为了在乱世之中扬名,不是为了赵匡胤起事成功后自己所能得到的名和利,只是为了让百姓脱离现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不受战乱之苦,有一个仁善的统治者来治理这个国家。而当赵匡胤建立大宋之时,苗训的目标其实就已经达成了,此后具体如何造福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都是赵匡胤这个为君者所要去思考。所以,苗训能迅速从朝堂抽身,回归乡野。

如苗训这般低调而有才能的人,是历史上少见的。纵观留名于史书上之人,都有一些自己的个性,如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出山、萧何夜追韩信才留得人才、魏征数谏太宗不顾性命。而苗训,主动找上赵匡胤助他成事,为赵匡胤广纳贤才而不见妒嫉,功成之后又主动辞官回乡养病,不见恋权之意。归根到底,其实就是苗训所追求的目标与常人不同,权势在他眼中如浮云,唯有百姓安康才是他所希冀的。达成此目标,他便别无所求了。参考文献:

《宋史》

《资治通鉴》

关键词: 饥寒交迫 杯酒释兵权 陈桥兵变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