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孙策拼死打下的江山,为何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孙权

时间:2022-04-20 21:41:2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中国古代的历史从周开始,便进入了家天下时代,此后的历朝历代都是老子打下天下,然后一代一代的传给子孙。当然这之间也有例外,不过这里的例外说的是正经的传位例外,可不是像朱棣那样强抢自己侄子的天下。这样的例外里,三国时期的孙策便是其中一位。说起孙策也算是少年英才了,在父亲孙坚死后,在袁术手下屈居过一段时间,之后用传国玉玺骗得了袁术的一部兵马,回到故土江东,经过一番拼杀,最终统一了江东天下。而正当他要大展宏图,谋取更大的土地的时候,却被仇家暗害,去世时仅26岁。在临死前将江东的大业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孙权,并留下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的遗言,一命呜呼了。那么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老子死了,江山是要传给儿子的。如果没有后代还好说,可是孙策当时是有一个亲生的儿子孙绍的,那么为什么他不将江东的大业传给孙绍,而是传给了弟弟孙权呢?其实孙策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无奈之举。当时虽然自己打下了江东天下,可是局势依旧非常的混乱,天下群雄逐鹿,江东内部也是很不稳定。即使是他坐镇也是如履薄冰,更何况当时他的儿子孙绍只有6、7岁,根本不可能管理好江东的天下。让他接管,很有可能会被权臣架空,最后要么江东的天下换了姓氏,要么被其他诸侯灭掉。而孙权则不同,孙权虽然也很年轻,只有不到20岁,但是他的能力确实是有目共睹的。在孙策刚刚鼎定江东的时候,15岁的孙权曾被派到地方上担任县令,在他的任职期间展现出了不俗的治理能力。 据《三国志-刘表传》记载:孙权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始有知名,侔於父兄矣。每参同计谋,策甚奇之,自以为不及也。 从中足以看出孙权的治理能力,而相比之下,孙策的儿子则要逊色太多。而且孙策作为一个年轻的枭雄,也早已看出了孙权的实力与野心。他知道自己即使传给自己的儿子,江山也坐不住,与其这样还不如干脆让给孙权,还可以保住自己儿子的一条命。因为自古废帝都没有好下场。 这点从孙策临死前对孙权的话中可以看出: 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其实鸟之将死,其言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的话表面上是在肯定孙权的能力,其实也在暗示孙权,希望他可以放自己的孩子一条生路。 最终,在艰难的权衡了各方条件之后,孙策才将江东的天下交给了孙权。做出了于公于私都最正确的一个选择。

关键词: 如履薄冰 人之将死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