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独孤皇后隋朝的开拓者,隋朝的掘墓人,都是妒忌惹的祸!

时间:2022-04-19 17:40:4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独孤皇后政治才能十分出色,具有超常敏锐的政治嗅觉。她帮助杨坚取得了政权,是隋朝的开拓者。然而又因她的一个性格产生的怀疑,隋朝走向败亡,她又是隋朝的掘墓人。

独孤皇后是北周名将独孤信的女儿,在独孤信的影响下,独孤皇后至小爱读兵书,不喜欢吕红。独孤信对这个女儿,你当宝贝儿一样宠爱。14岁时,独孤皇后漂亮又有智谋,上门求亲的人络绎不绝。独孤信慧眼识珠,选中了有远大志向的青年俊才杨坚为乘龙快婿。

杨坚史书中都十分推崇的美男子,谦谦君子,文武双全,与独孤皇后结婚真是天作之合。两人互相扶持,互相倾慕。他们说爱情,说人生,说理想,谈家庭,谈政治,谈战争......两个人践行一夫一妻,相濡以沫,携手白头到老,难能可贵的一对伉俪。

独孤皇后与杨坚结合后,十来年恩恩爱爱,本与世无争,落得逍遥。但一件事却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独孤皇后的政治才干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她坚定地站在杨坚身后,最终建立了隋朝,并助力开皇之治,她功不可没。在杨坚夺取天下的过程中,独孤皇后替杨坚做了五件极为重要的事儿。

第一件,申请远调。当时北周政权有宇文护一手遮天,残害忠良,排斥异己。独孤信也被逼自杀,形势对杨坚的夫妇很不利。独孤皇后立刻建议杨坚申请外调,远离政治漩涡,让宇文护放心。杨坚因此躲过了宇文护的残害,独孤皇后真有远见。

第二件事,送女儿当皇后。公元578年宇文斌即位,即周宣帝。独孤皇后力排众议送女儿入宫,被立为皇后。送女儿当皇后,让杨坚在朝廷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周宣帝把国国家大事,都交给国丈杨坚处理,这为杨坚夺取天下提供了便利。

第三件事,替皇后求情。公元580年,周宣帝与皇后发生争执,互不相让。宣帝遂赐死杨皇后,勒令制裁。独孤皇后连夜入宫,长跪不起,磕头直到流血。周宣帝感动了,收回成命。独孤皇后救了女儿杨皇后,也保住了杨家上百口人的性命,更保住了杨坚的政治生命。

第四件,说服杨坚暂避外地。北周宣帝,胸无大志,性格粗暴,耽于享乐,纵情酒色,不理朝政。杨坚作为国丈,便常常犯颜直谏,周宣帝不能得罪国丈,只好拿杨皇后出气。多次冲突都是独孤皇后去苦苦劝解,方才无事儿。女儿夹在中间非常难受,独孤皇后再次说服杨坚不在纳谏,申请外调,减少与周宣帝的冲突,以保护女儿平安。

第五件,说服杨坚快刀斩乱麻平叛。北周宣帝死了之后,杨坚外孙宇文阐继位。杨坚独揽大权,独孤皇后运筹帷幄,力劝杨坚换刀乱斩乱麻,坚决果断的诛杀了赵王与尉迟迥等五位亲王。仅用两年时间,杨坚便完全掌握了北周政权。独孤皇后又再劝杨坚以大局为重,逼外孙宇文阐禅位,杨坚登基为帝。

独孤皇后一步一步地协助杨坚,终于把杨坚推向了权力的最顶峰,独孤皇后成为了杨坚最得力的政治贤内助。正所谓成以萧何败萧何。独孤皇后是个贤明通达的妒后,她的妒忌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独孤皇后一辈子是个醋坛子,绝不允许杨坚染指任何其他女子。杨坚身为皇帝,一辈子也只有服服帖帖的践行一夫一妻制。独孤皇后不光如此要求自己的丈夫,还要求朝中的臣子和他们的孩子一样不纳妾。大臣若有纳妾者,特别是怀了孩子的,一律错职查办。个别大臣因此而丢了性命。

总之,独孤皇后对于男女关系,不是寻常的妒忌心理,决不允许丈夫有一点儿背叛。她对纳妾极度排斥,但在儿子娶妻纳妾上,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间接地葬送了隋朝。

太子杨勇按礼制,娶太子妃元氏,另立了昭训,云氏一人。独孤皇后喜欢正妻元氏,而太子却宠爱云氏。太子纳妾,这本身就违背了独孤皇后的尊意,独孤皇后大为反感。后来元氏暴毙而亡。独孤皇后疑心太子杨勇伙同云是谋害了元氏。虽无证据,但内心始终有个疙瘩。

后来云氏管理东宫,更为太子杨勇生下了儿子,令她得到了正室待遇。独孤皇后忍无可忍,独孤皇后妒忌元氏小妾得宠。对太子杨勇和云氏更加怀疑,更下令百官不得去带大子宫中朝贺。

隋文帝的次子杨广狡猾多变,而且包藏祸心,对太子之位早已垂涎三。他和妻子萧后对这一切变化洞若观火。独孤皇后的妒忌和怀疑恰好帮了他们夫妻的大忙。两夫妇专检表面功夫,做给杨坚夫妇看。杨广的努力最后收到了奇效,太子杨勇无辜被废,杨广顺利当上了皇太子。

杨广登上太子这简直就是灾难,他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后来成了亡国之君,是为隋炀帝。独孤皇后对于纳妾之事的忌讳,引发了太子杨勇被废,杨广趁机篡位。

妒忌而产生的狭隘,导致独孤皇后失去了理智的判断,让杨广小人有机可乘。由妒忌而产生的怀疑是致命的,只要你执着的去怀疑,不管真假,却都能将事实变成你怀疑的样子。独孤皇后的妒忌和怀疑使她成了隋朝的掘墓人。

对于独孤皇后,后世众说纷纭,相信读者朋友也有自己的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关键词: 独孤皇后 夺取天下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