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3年,对于蜀汉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年份,不仅仅在于费祎被刺杀身亡,更在于蜀汉四相接连亡故对蜀汉政局带来的重要影响。
一、费祎之死
刘备死后,诸葛亮开创了蜀汉全新的顶层结构。这是一种类似于内阁制度的权力模式,诸葛亮居成都时,刘禅基本属于垂拱而治,而诸葛亮负责具体事务;诸葛亮北伐期间,总领前方军权,而后方内政委任费祎、董允等人。
而这种政局,被后来的蒋琬、费祎所基本延续了下来,大将军总揽军政,刘禅垂拱而治;只是不同的是,蒋费在成都的时间越来越多,北伐军事越来越倚重姜维。
皇帝垂拱而治、权臣安于臣位,这样的现象在蜀汉稳定地维持了数十年,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封建史上的奇迹。而这种现象得以维持,诸葛亮的高风亮节开了一个好头。
然而,费祎之死,为这种现象打上了一个句号。
当然,这并不是说,权臣们开始不安于臣位,而是在这种过于稳定的政局之下,蜀汉的后继之才太少了。蒋琬费祎董允基本都是在诸葛亮时期就处于要职的熟手,而诸葛亮死后数十年,蜀汉政坛几乎再无新星涌现。
当然,位置总要有人接替的。费祎死后,陈祗、董厥、樊建等人先后接替了尚书令的职位,主政蜀汉,后期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也复出,录尚书事。
并不能说他们无能,但比起蜀汉四相来说,他们的差距是明显的。
二、姜维"宣战"
这些人主政时期,与蜀汉四相有两个差距:
其一,他们不能抑制以黄皓为代表的宦官势力的崛起;其二,他们的威望与老革命姜维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因此他们只能后方之政,却难以插手姜维的军政。
本来蜀汉四相牢牢的掌握着皇帝刘禅,宦官势力也被压制得完全抬不起头。而陈祗大约是因为本身威望不足,为了更好的执政,将宦官黄皓引为内援。
陈祗时期,黄皓从一个小小的黄门令逐渐擢升为中常侍,几乎与陈祗平起平坐。陈祗死后,黄皓已经成为庞然大物,接手政务的董厥、樊建、诸葛瞻等人已经无力制约。
而黄皓手中最大的牌,就是深居内宫的刘禅。利用这张王牌,黄皓几乎是作威作福,名义上还是董樊诸葛等人执政,但最后几年的蜀汉政局,已经显得有些讳莫如深了。
那么,有人说,这是诸葛瞻"内不能除黄皓"的原因,还是没说到姜维呀?
姜维对蜀汉政局的影响,也正与此有关。刚刚提到,费祎死后,在蜀汉军界,姜维已经是一等一的大佬,没人可以制约。而姜维又继承了诸葛亮的北伐遗志,率领蜀汉的主要军事力量,不断的北伐。
长期领军、无人制约,是不是有那么点跋扈难制的味道了?
当然,本来这也仅仅是一种隐隐的现象,还不至于让蜀汉军政分离。加之,姜维对蜀汉的忠诚是无人怀疑的,因此还属于可控范围之内。
但姜维做的一件事,让这种军政分离的现象,逐渐走向了不可控的方向。
262年,长期在外的姜维,回到成都。看到政局已经如此败坏,黄皓如此权势逼人,他气急败坏,竟然公开向刘禅直言,黄皓可杀。
这一举动,几乎代表着他与宦官势力宣战了。而皇帝刘禅却并不准备让他们你死我活,而是和起了稀泥。
醒过神来的姜维,意识到黄皓势力已经盘根错节,而自己对政局已然生疏,皇帝也不支持自己,顿时心凉了半截。从此,他长期屯田沓中,再不回成都。
刚刚提到,姜维本就无人可以制约,现在他又公然不回成都,这就意味着他不接受蜀汉中央政府的领导,而是要自专。这两种行为加在一起,在蜀汉执政诸葛瞻们的眼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制"的跋扈将军了。
然而,此时蜀汉正处于多事之秋,除了姜维,北线抵抗曹魏的军事任务似乎也没有人能够完成,加之姜维对蜀汉的忠诚也是有目共睹,又掌握着蜀汉的大部分军事力量,否则,姜维早就被蜀汉朝廷传檄讨伐了。
或许有人觉得没有这么严重,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佐证:当邓艾阴平偷渡成功后,为何刘禅放着姜维的大军在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投降,朝议的时候竟然没有人提议去与姜维汇合?其中的微妙之处,你细品。
三、蜀汉三派和诸葛瞻们的理想
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明确,蜀汉后期的顶层结构,基本上被分成了三派:
第一派是,以黄皓为首的宦官派。他们利用垂拱而治的皇帝刘禅的信任,形成一股隐形力量,制约着蜀汉的最高决策。
而刘禅之所以信任他们,似乎也有一种利用他们来防止大权完全旁落的心理。正是这一点,是黄皓们得以立足的关键点。
第二派是,以姜维为首的汉中军政大佬们。实际上,姜维并不愿意单独成派,但对黄皓的"宣战"失败,导致他事实上成为一派。
这一派的主要资源是手中的北伐军,还有大部分诸葛亮时期留下的军界大佬。虽然在政局上他们的影响微乎其微,但蜀汉北部的军事压力决定了他们的重要性。
第三派才是蜀汉政局的主角,以诸葛瞻、董厥、樊建为首的执政派。他们本是蜀汉实际上的执政者,应该成为蜀汉军政舞台上的绝对领导者,掌控一切。
然而现实是,因为他们的威望不足,姜维们并不听命;又由于皇帝刘禅的信任,黄皓们屡在人事任用、军政决策上干扰他们的决策。因此他们像小媳妇一样,过的非常憋屈。
这三派相互不服从,谁也没有绝对的力量压制其他两派,虽然没有分裂,但无疑蜀汉上层已经是军政离心。
而蜀汉晚期政局的微妙之处,还不仅仅在于此。
细心的小伙伴们如果去查一下陈祗、樊建、董厥的履历就会发现,他们的出身和蒋琬费祎等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几乎都在荆州北部的诸郡县。无独有偶,诸葛瞻之父诸葛亮也是荆州人。
虽然荆州派是否存在一直一个难以确凿的话题,但有一点是明确的。
这些出生荆州的执政们,还有诸葛亮直接提拔的姜维们,一直执着于诸葛亮制定的北伐扩张方略。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方略遭到了蜀汉本地豪强们越来越强烈的反对,谯周的《仇国论》得以流传就是最好的证据。更严重的是,甚至于蜀汉的功二代、姜维手下的将领们也有很多人持有这种观点。
军政上层坚持北伐,而中层和底层则厌倦了频繁用兵。这是蜀汉的上下离心。
军政离心、上下离心,这就是蜀汉晚期的政局。
而诸葛瞻们心中的理想,是一个没有离心的朝堂,军政集权的蜀汉政权。那么,政由谁出呢?
当然是政由尚书台而出,对内除去宦官的掣肘;同时掌握军权,对外剥夺姜维等人的军权。简而言之,向蜀汉四相时期一样,由诸葛瞻们总领军政,外统诸军,内清朝堂。
真的是这样吗?有一个例子可以佐证。
260年,凭借乃父诸葛亮的功劳,诸葛瞻刚刚坐上录尚书事的位置。2年后,姜维北伐败归,诸葛瞻等人上书,说姜维好战无功,国内疲敝,请求削去姜维等人的兵权。
削去姜维的兵权,那么兵权归于谁?自然归于尚书台。而有意思的是,录尚书事中,诸葛瞻是唯一的武官。
而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临死前曾说,"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这句话中,隐含着诸葛瞻们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遗憾。在他们的眼中,内有黄皓弄权、外有姜维难以约束,同为蜀汉的内部隐患,而如他父亲诸葛亮时期的蜀汉军政一统,没能在他的手中再次实现,是他毕生的遗憾。
我们不能说诸葛瞻们、姜维们谁对谁错,但蜀汉四相死后,晚期的蜀汉政局并不像表面看到的那样风平浪静,而是暗流涌动。
值得怀念的蜀汉四相
只不过由于内外形势复杂,大家都明白"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并没有太多的拿到明面上来进行斗争,所以这些都不为人所知而已。
文/子彧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张稳吕乐田阳孙震泰安报道时值深秋,泰安市邱家店镇姚家坡村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作为全国最大的“秋裤村”,每
2022-10-29 18:34
在中国,每12秒有1人发生卒中,每21秒有1人死于卒中,脑血管病已成为中国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每年10月29日是“世界
2022-10-29 18:39
10月28日上午,全国首个航运企业集成化审批服务平台在青岛自贸片区启动。该平台运用数据中台、AI人工智能、电子签名等技术,将涉及水路运输、
2022-10-29 18:37
海报评论员朱延鲁10月28日,山东公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数据。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为64409亿元,
2022-10-29 18:31
作为正规医院,南昌丰益肛肠医院在改善就医环境、降低就医费用、优化就医流程方面下功夫;实行的无假日医院制度,为上班族看病提供便利;通过
2022-10-29 17:53
10月28日,山东发布了前三季度的全省经济运行情况。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64409亿元,同比增长4 0%。跑赢3 0%的全国大盘,经济大省山东交出了一
2022-10-29 15:41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解强民通讯员姜雁群济南报道10月28日,济南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设备工程开工活动在稻香站举行,标志着济南轨道交通3号线二
2022-10-29 15:32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梁雯济南报道11月9日至10日,2022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会将于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大会主题为“创新引领发展数
2022-10-29 15:36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孙杰济南报道10月28日,由中国联合国协会主办、外交部国际司支持、山东大学承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开幕。此次
2022-10-29 15:42
测评每天护肤一小步变美就更进一步啦,因为对于好肌肤,我们不管是化妆还是素颜都会显得好看,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本人亲自测评护肤品--郑
2022-10-29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