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唐朝猛人王玄策一人灭一国,唐玄宗:不算什么啦

时间:2022-04-17 21:52:38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贞观年间,正是大唐盛世,唐朝不仅对外持开放态度,欢迎各国来朝进行经历文化交流,也会经常派遣使臣出使他国,互通有无、宣扬国威。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李世民命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天竺。

当时天竺有"东西南北中"五个主要政权,合称"五天竺",其中"中天竺"最强盛,约三十个王国同尊中天竺国王"戒日王"为主。

王玄策一行还在路上,浑然不知中天竺发生内乱。

中天竺的内乱始于戒日王意外而亡,政局随之陷入动荡,大臣"阿罗那顺"趁机篡位。

王玄策抵达后,除了中天竺,其他四个天竺国王都派了使者带来很多财物,准备与王玄策一起到唐朝朝贡。

刚篡夺了王位的阿罗那顺,误以为唐朝派使臣过来干涉他们的内政,同时又见财起意,脑袋一热,竟然伏击唐朝使臣。

唐朝使臣猝不及防,除了王玄策和蒋师仁被俘,其余随从全部牺牲,携带的财物也尽数被夺。

在狱中,伤痕累累的王玄策懊恼不已。对他来说,自己死不足惜,但大唐的尊严容不得丝毫践踏!

天无绝人之路,王玄策和蒋师仁两人侥幸逃脱出来。王玄策并没有第 一时间返回大唐求援,而是在思考如何才能既不麻烦国家出兵,又能一雪前耻。

小小天竺国胆敢冒犯大唐,这等耻辱,唯有鲜血才能洗刷干净!

王玄策虽然满腔怒火,但他并没有失去理智,思前想后,他与蒋师仁一同奔赴友国吐蕃,再发檄文征召军队,得到1200吐蕃兵、7000泥婆罗骑兵。

王玄策自为总管,命蒋师仁为先锋,一声令下,大军一路南下,直取北天竺。

阿罗那顺惊闻王玄策杀来,连忙集结兵马,在北天竺的"茶镈和罗城"布防。

王玄策仅用三天,破城,斩首三千余级,天竺军被追落河中溺死的约有1万人。

阿罗那顺或许料到会遭到大唐报复,但他做梦也想不到,大唐的反击会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烈!

城破后,阿罗那顺逃回老巢中天竺,王玄策一路势如破竹,于中天竺再败阿罗那顺。

阿罗那顺狼奔豕突,弃国逃到东天竺,求得援军,收拢散兵再战,王玄策和蒋师仁又给了他当头一棒,以摧枯拉朽之势轻松破敌,生擒阿罗那顺,俘斩敌人数以千计。

中天竺的残军跟随国王的妻子,在"乾陀卫江"做困兽斗,蒋师仁如携天兵下凡,再破城,俘获其妃、王子,又俘虏男女一万两千人,各种牲畜三万。

中天竺国灭!

此战,东天竺见大唐兵力少,竟援助"阿罗顺那",不料,大唐兵寡而刃利,"阿罗那顺"毫无抵抗之力。

王玄策灭"中天竺"后,马上整顿兵马,欲一鼓作气,顺手再灭了东天竺!

东天竺国王"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忙备好厚礼,向唐师谢罪,表示臣服大唐。

贞观二十二年,五月,王玄策凯旋回朝,于长安献俘,除了阿罗那顺齐齐整整的一家子,还有超过二万的俘虏和牛马。

唐朝的军威给了天竺诸国极大的心理震撼,此后一直向唐朝示好,在天授二年(691年),五天竺五位国王一起入朝进献,臣服在大唐天子脚下。

对王玄策而言,正是因为有着强大的国家给他做后盾,所以无所畏惧;对太宗来说,王玄策打出了大唐的气势,所以很高兴。

但是这小小天竺,他俩都没放在眼里。贞观时期,猛将如云,灭个小国并不值得骄傲,这也是王玄策回朝述职,只是连升两级,册封为朝散大夫,但并未大肆封赏的原因。

"戒日王"以武止戈,虽然表面上完成统一,实际上天竺诸国却各自为政,哪里入得了大唐法眼;阿罗那顺就更加不堪,刚篡夺了王位,就不知自己几斤几两,不管是怕大唐干涉中天竺内政,还是见财起意,他所作所为只徒增笑耳。

因此,太宗事后召集群臣,感叹道:"只追求的物质上的享受,是一个人品德败坏的原因,如果阿罗顺那不劫掠我的使臣,怎么会成为俘虏呢?"

大唐右手持着橄榄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却让个别偏远小国误以为大唐沉湎于歌舞享乐,已无昔日荣光,殊不知,大唐的左手紧握利刃,专治各种不服。

只可惜,唐玄宗继位后,却把太宗的话抛之脑后,贪图享乐也就罢了,连手中的利刃都丢了,只余恩典,如何震慑宵小?

关键词: 无所畏惧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