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三国一支特种兵,大败魏延十六次,让诸葛亮折寿,如今依旧存在

时间:2022-04-17 06:38:5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魏延,字文长,是荆州义阳人氏。在正史上,他骁勇善战,于入川之战中,屡立奇功,得到了刘备的赏识提拔;随诸葛亮北伐时,他则曾大败魏将郭淮,并成为了蜀汉军中的第一人。这样一员悍将,虽然其忠义在《三国演义》中被黑的相当惨,但是他的骁勇,却没有打折扣--面对关羽武艺相当的庞德,他能大战三十回合而不败;身长九尺,高大威猛的王双,他能一刀斩于马下;蜀中四将之一的泠苞,他则能两度生擒。可是,在演义中,有一支特殊的部队,却连续将他击败了十六次。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本这支部队,并非普通士兵,他们生于南中的不毛之地,属乌戈国。诸葛亮平定南蛮,并六擒孟获之后,带来洞主向孟获献计道:"(乌戈国国主兀突骨)其手下军士,俱穿藤甲;其藤生于山涧之中,盘于石壁之上;国人采取,浸于油中,半年方取出晒之;晒干复浸,凡十余遍,却才造成铠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箭皆不能入:因此号为藤甲兵。今大王可往求之。若得彼相助,擒诸葛亮如利刀破竹也。"如此看来,这支藤甲兵的确非常厉害。那么他们是否名实相符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们的战绩。藤甲兵刚刚出场,就遇上了魏延的军队,两军相交之时,蜀军不管是用刀、用枪,还是用箭,都不能伤他们分毫,他们的利刀钢叉,却对蜀兵伤害极大,最终威猛的魏延,败得相当狼狈,蜀汉军中甚至有人劝说诸葛亮放弃这次南征。可是诸葛亮并没有听取这些建议,率军返回蜀汉,而是继续让魏延领军出战。那么魏延有没有扳回一局呢?答案是否定的,小说第九十回中写道"魏延且战且走,已败十五阵,连弃七个营寨。"再加上之前的交锋,魏延足足败在了他们手中十六次,这类战绩,魏延终其一生,也没有经历过第二次。当然了,以魏延的性格和能力,他虽然一时半会拿藤甲兵没什么办法,却也不一定会如此狼狈。他之所以连战连败,一路败退,除了部曲实力的差距之外,还与诸葛亮的计谋有关。在他败了第一阵之后,诸葛亮就下令让他再败十五阵,输掉七个营寨,并最终将藤甲兵引入山洞之中,全部烧杀。而做这一点,诸葛亮看似轻轻松松,其实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那就是折损寿命。能够大败魏延,并让诸葛亮折寿,藤甲兵的威力,可见一斑。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说,演义仅是小说罢了,藤甲兵再厉害,还不是罗贯中吹出来的?谈论小说有什么意义呢?其实,藤甲兵并非杜撰,他们虽然没有演义中这般神奇,比如身长丈二,不食五谷之类的,但是以藤为甲,刀枪不入,却是真实的,而且这类铠甲还被当地的人们复制了出来。在四川省安顺市开发区,有一个叫歪寨村的村落,其祖先便是三国时期的藤甲兵,并流传下了制作藤甲的方法,为了证明此事,他们还将用当地的青藤制作了一男一女两套藤甲,穿上这样的藤甲之后,很难被普通刀箭伤害。这一消息传开之后,引起了国家军事博物馆的注意,这两套藤甲也收藏。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史料已经缺失,我们不知道诸葛亮七擒孟获时,是否曾真的火烧数万藤甲兵,但是我们能够明确知道的是,这一在传说中,曾让大将魏延无计可施的特殊兵种,真实存在过,而且至今依有传承。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关键词: 可见一斑 且战且走 三国时期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