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明成祖朱棣为何不削藩王?他不担心藩王造反吗?

时间:2022-04-16 18:50:32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燕王朱棣以尊祖训、诛奸臣、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展开了他的谋反大业。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南京城陷,宫中火起,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燕王朱棣废除建文年号,登基为帝,年号永乐。

朱棣的登基称帝,意味着他以藩王的身份谋反成功,但谋反成功的朱棣却并没有因此而削藩,难道他不担心其他藩王造反吗?

担心自然是担心,可朱棣也有他的顾虑。

朱棣称帝后,跟朱允炆一样,面临着藩镇割据力量太强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削弱藩王力量,可如果朱棣这样做了,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当初朱允炆削藩,朱棣反对削藩,并靖难为名,谋反成功。如今成功登基后,再削藩王的话,那就是告诉天下人,当初发起靖难之役,纯粹就是为了谋反。

再者,朱棣若是削藩,削的就是自己的亲兄弟,传到民间,影响不好。

藩王势力强大,始终是朱棣心头大患,朱棣深思熟虑后,决定在不削藩的前提下,换个角度削弱藩王权力。

所以朱棣对藩王制度进行改革,通过限制藩王的权力,有效遏制藩王作乱。

第一,未经皇帝允许,任何藩王不能离开自己封地所在的城池。

第二,任何藩王不允许私募士兵,对每个王府规定一定数量的护卫,超过数量就要受罚。

第三,不允许藩王及其后代从事任何生产生活,也允许考试为官。他们只需要定期领取朝廷俸禄和地方赋税即可。

第四,凡藩王属地的官员,全部由朝廷任命,朱棣通过此举,既管理了藩王封地,还能密切监视藩王势力,一举两得。

就这样,朱棣没有采取具体的削藩措施,就已经将藩王的权力有效遏制,相比于朱允炆的削藩行为,朱棣的方法无疑更合适。

总结来说,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太过着急,而朱棣的方法更巧妙。

由这件事可见,朱棣虽是谋反的皇帝,但的确很有出色的才能。

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得明朝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据明史记载,"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大意就是说明成祖朱棣文武全才,宽严并济,知人善任,谗间不行,用兵应变,机智神勇。郡县有遇到灾害的,就免租赈灾,荣受直言,保全功臣。外国受封之国多达三十余个,国势极盛!唯独对建文帝忠臣处理过狠,不能说是没有遗憾的。

本文由『挥墨历史』创作,喜欢请关注。

本号已签约"维权骑士",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您尊重原创,遵守道德底线。

关键词: 明成祖朱棣 知人善任 生产生活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