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诸葛瞻与姜维之间究竟有什么矛盾?为何最后也没能除掉黄皓呢?

时间:2022-04-16 11:55:3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三国晚期,司马昭趁姜维在沓中屯田,蜀国君臣不和,黄皓在内作妖之际,令邓艾和钟会等率军一举平定了蜀国。

在这一战役中,邓艾先是绊住了姜维让钟会轻取汉中,而后,正当姜维与钟会相持于剑阁之际,邓艾偷渡阴平,直取江油,而在绵竹与邓艾对阵的是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最后的结果很悲壮,诸葛瞻以身殉国,父子二人和张遵、黄崇等人纷纷战死,诸葛瞻战死之战曾发表了一番愤慨之语,"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那诸葛瞻为何会这么说呢?

自古以来,知名人物的后代都是一个问题,虽然古话说得好"虎父无犬子",但名人的后代能赶上父辈甚至超越父辈的少之又少,特别是三国时期,更是凤毛麟角。这点也就曹魏那边的后代还好点,而季汉和东吴这边的就有点惨不忍睹了,季汉更可以说是一塌糊涂,不说刘备那扶不上墙的儿子刘禅,就连诸葛亮的后代也没有达到人们所期待的人物......

作为季汉后期支柱的诸葛亮老年得子,46岁才有了自己的儿子。身为季汉丞相的诸葛亮自然对自己的儿子有着很高的期许,便从诗经"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取了一个"瞻"字,将儿子取名为诸葛瞻。

不同于从大哥诸葛瑾那里过继来的儿子诸葛乔,诸葛瞻由于出生的太晚(八岁时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从没有跟随父亲北伐上过前线,一直于成都在母亲黄月英的陪伴下生活。

诸葛亮虽然一心为了汉室全身心地扑在北伐上,对家庭关注得不够,但对自己的后代还是挺上心的。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县期间就给兄长诸葛瑾写了封信说:"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担心自己的儿子太早慧,将来难成大器。

谁想这封信成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最后一次关照,在留下一封《诫子书》后,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留下幼小的诸葛瞻继承了父亲武乡侯的爵位。其后不久,母亲黄月英也追随诸葛亮而去,诸葛瞻只得孤苦伶仃,只身一人生活下去。

虽然孤苦一人,但得益于父亲的名望,诸葛瞻一路也是顺风顺水。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刚十七岁的诸葛瞻迎娶了公主为妻,还被授为骑都尉。其后升任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并于延熙七年至景耀三年(公元244年-260年),累迁至尚书仆射,加官军师将军。而在这之前只有他的父亲诸葛亮担任过这一职位,由此可见季汉上下对他的期待之情。

而诸葛瞻倒也做得不错,据记载精通书法绘画,记忆力强,加上季汉人民都怀念诸葛亮,朝廷颁布一项好的政令,就算不是诸葛瞻倡议的,百姓们也会互相转告说:"这是诸葛武乡侯所提倡的",可以说这时的诸葛瞻已然名利双收,前程似锦,还得到了朝野上下的爱戴,但他也没有忘乎所以,确实继承了父亲的品德,实是难得。

景耀四年(公元261年),三十五岁的诸葛瞻被封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相当于副丞相),这时的诸葛瞻已达到了他的权力之巅,其他同时期担任重号将军的,几乎都是季汉老臣。在这之后,诸葛瞻开始着手主要办两件大事。

由于陈寿记载模模糊糊,诸葛瞻近二十年的官宦生涯显得乱作一团,我们也只知道他主要做了两件事:制约姜维、铲除黄皓。

季汉自诸葛亮之后,陆续由蒋琬和费祎掌权,费祎被曹魏刺杀后,姜维便开始积极筹措北伐,然而屡次北伐鲜有成绩,还导致兵车久驾,百姓疲弊。于是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当姜维北伐再次败回之际,诸葛瞻与董厥上表给刘禅,要求让姜维担任益州刺史,准备削夺他的兵权,并打算用阎宇代替姜维。

恰巧此时的姜维因不满宦官黄皓为所欲为,准备杀了他,不想事情泄露还被刘禅做了和事老。于是姜维为了自保请求外出屯田,就带着军队跑到沓中种田去了,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诸葛瞻的计划就落了空。

诸葛瞻想要制约姜维,一是因为两人政见不同,姜维一心北伐,而季汉其他文武大臣包括诸葛瞻都是持反对意见的。二是姜维和诸葛瞻并不是一个系的,季汉自诸葛亮开始,军政大权多系于一身,诸葛瞻虽然任尚书事,但资历轻,兵权又多在大将军将为身上,姜维又跟他不对付,不像阎宇与他同属荆楚士人,因而难免有大权旁落之嫌。三是姜维在季汉实际上是被排斥在权力中心之外的,从当时情况来看,姜维跟所有文武关系都不算好,正好有利于他回收兵权。不管怎样,由于姜维和黄皓这档子事儿,诸葛瞻没有达成自己的想法。

陈寿在《三国志》中称诸葛瞻对于黄皓上有"宦人黄皓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的罪行。但从相关记载上来看,陈寿对诸葛亮父子似乎都不对付,而且"陈寿尝为瞻吏,为瞻所辱,故因此事归恶黄皓,而云瞻不能匡矫也",对于诸葛瞻对黄皓的事上有很大的歪曲之嫌。

诸葛瞻更有可能是假借接近黄皓来降低他的戒心最终再除掉他,只是诸葛瞻后期执政时间太短,曹魏又在此时发动了灭蜀之战,诸葛瞻的计划自然没了下文。而从曹魏入侵,黄皓不敢与朝臣商议,乃至于隔绝朝议可见,朝臣与省内已形成了对立,再加上诸葛瞻临死前的话,诸葛瞻的抱负更有可能是缺乏实现的机会了。

其后,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邓艾、钟会、诸葛绪带领三路大军南伐蜀国。诸葛瞻没采取黄崇的计策,失去了大好时机,虽然一度击败邓忠和师纂的进攻,最终留下了"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的愤慨与无奈,与长子诸葛尚一同战死绵竹......

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虽然没能达到当年父亲的期待,却也没有辜负父亲的遗志,满门忠烈,也算没有辱没诸葛亮之名。

本文资料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历史生活人文,品史闻事见时, 众推风云榜(请输zhongtuifyb)与你畅聊风云变幻,共推精彩见闻~

关键词: 虎父无犬子 已形成了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