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古代打仗为啥都是武将先单挑,挑完再打兵多的直接干不行吗

时间:2022-04-16 09:45:4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老生常谈,今天我们还从三国演义讲起。在三国演义里我们经常看到两军对阵的时候,都是大将先单挑。而大将单挑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场战斗的胜负,就算这一方人数占优,但只要大将败了下风,也基本胜利无望。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带兵多的一方不能直接开干呢?

第一,崇拜个人英雄主义

在那个时代,人们普遍崇拜个人英雄主义,人们以谁的力气大,谁打架比较猛为荣,尤其是不死作死那种操作更让人侧目,叹为观止。比如纣王徒手和野兽搏斗,项羽扛鼎,武松打虎。

因为在农业社会不管是打仗也好,还是务农也好,都是靠人力,所以力气越大越能干,工资越高。这也意味着越厉害,会被人瞧得起。而让这些猛人归顺自己,更是一种能力的提现。

所以打仗的时候双方经常派大将单挑,先看看谁的猛人更猛,这正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

第二,士气问题

打仗时,先派大将上,给自家士兵打个样,可以提高士气。打仗可不同打群架,两军对阵生死攸关,谁说心里不怕那时候在吹牛。如果大将能起到带头的作用,士兵就会更加勇敢,单挑胜利的一方士气高涨,因此胜利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反之则很可能会输掉。

第三,直接开打危险大

在冷兵器时代常常会有以少胜多的战役,在三国时期就有好几次,比如关羽在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在两军对垒的时候,大将单挑可以看出对方的实力,毕竟好马要有好鞍配,如果一支战斗力生猛的军队,将领肯定不会是草包。反过来也一样,一个草包带领的军队想也知道不会强到哪里去。

比如有一次曹操和马超对阵,因为低估了马超,自己险些送命,被马超追的割须断袍。

在尚武的年代,两军对垒,胜负的关键往往都在将领一人身上。将领身先士卒,给士兵们做一个好榜样,也因此将领的能力和性格往往也代表了这个军队。

大宇明天见,大宇天天见。喜欢探索,宇宙,历史的朋友,欢迎关注大宇茶馆,每日最少三更。

【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侵删】

关键词: 英雄主义 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