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北宋最著名的一次改革,王安石变法

时间:2022-04-16 06:51:3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开始于宋神宗熙宁二年,结束于元丰八年,时间跨度长达16年。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挽救危机中的北宋江山。对于这场变法,史学界的观点并不统一。有人认为,变法具有积极意义,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朝廷的统治。也有人认为,变法是失败的,甚至由于改革措施不到位,直接导致了北宋亡国。到底哪种观点更有道理一些,还是先全面了解一下这场变法,再由您本人得出结论。

王安石初入官场的时候仅仅是一个县令。在他的治下,衙门会把谷子贷给农民,农民收获粮食之后再把谷子还给官方。通过一借一还,官府中存粮以旧换新,也让农民的生活得到保障。王安石把治理县城的经验,总结整理成"青苗法"。在变法初期,王安石的主要举措就是推广"青苗法"。

王安石的想法很好,他觉得一个县城可以成功,就能推广到大宋的每一寸土地。但是,他忘了一点,如果连年都有灾荒,借贷的谷子经过利滚利之后,是一个一辈子都无法还干净的数字。这种类似于高利贷的借贷方法,相当于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如果再有贪官污吏从中谋取私利,那么农民的活路将被全部堵死。当时河北有一个叫韩琦的官员上奏朝廷,借钱一千要还一千三。几年之后,借贷谷子的利息增加到百分之五十。就是说,借钱一千,要还一千五。在推广"青苗法"的初期,本着自愿的原则,到了后来发展到强迫参加,官员就是为了其中的高利息。

宋神宗为了抵御周边小国的入侵,接受了王安石的建议,推行"保甲法"。也就是,扩充士兵数量,借此提高战斗力。这个想法很好,但是王安石和宋神宗都忘记了一点,如果不提高士兵的地位和待遇,谁肯给他们卖命啊!在北宋时期,重文抑武的现象十分严重。朝廷常常招募不到士兵,只好让犯人进入军队。在王安石的建议,把大批农民抽调入伍。一方面,这些农民要面对和原有士兵的磨合,另一方农民的根本待遇没有任何提高。有些地方,抽调入伍的农民反而感觉生活水准下降了。这些入伍的农民既要练兵又要种地,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了。士兵的数量增加了,战斗力没有什么增长,遇到实战还是吃亏。

司马光十分反对王安石进行变法,他觉得王安石想法挺好,具体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在变法过程中,农民的积极性没有任何提高,反而触动了权贵阶层的利益。相当于王安石承受着上下两个阶级的反对。王安石只对数字感兴趣,他看见国库的税收增加了,看着士兵的数量增多了,唯独没有看见农民正在承受着怎样的痛苦。当时很多人都认为,王安石是个好人,是个清正廉洁的人,但是他没有宰相的能力,不足以担负起变法的重任。

宋神宗驾崩后,变法也随之结束。王安石被免去宰相,司马光成为新的宰相。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成为昨日往事。

关键词: 有人认为 没有什么 北宋时期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