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赵光义登上皇位有没有猫腻?没人拥立赵匡胤的儿子做皇帝吗?

时间:2022-04-16 05:33:38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饮酒,共宿宫中;隔日清晨,赵匡胤暴死,享年五十岁。

以上叙述是根据《宋史·太祖本纪》而得来的。表面上看来,赵匡胤深夜召见赵光义,是为了交待身后事,而且让赵光义夜宿宫中,是为了传位给赵光义,这样显得很合情理 。

要知道赵匡胤生了四个儿子,除了夭折早亡了两个,皇次子赵德照(26岁)、四子赵德芳(18岁)在赵匡胤驾崩时都已成年,赵匡胤为什么不传位给两个儿子呢?

这也是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一直被人质疑诟病的原因所在。因为坊间一直有"烛影斧声"的传闻,认为赵光义有弑兄夺位的嫌疑。

后来答案终于浮出水面。太平兴国六年,宰相赵普声称杜太后遗命本来就是预定传位太宗。

根据《宋史》--《杜太后传》记载:"假如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所拥有乎?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

这是公元961年杜太后病重和赵匡胤的一番对话,杜太后认为,五代国土四分五裂,皇帝更是平均每几年换一个,而且大多都早死,像周氏政权灭亡是因为传位于不成熟的幼君,宋朝才能取而代之得了天下,特叮嘱赵匡胤死后也应该传位给弟弟赵光义,这样宋朝才能长治久安,并让当朝宰相赵普记录在案,藏于宫中"金柜",史称"金匮之盟"。

按史料的说法,"金匮之盟"修订于杜太后驾崩那一年(961年),当时赵光义并不场,所以并不知情,而赵普一向反对"兄终弟及",后来遭到政敌打压,才让宫中拿出杜太后的遗诏来讨好赵光义,让赵光义的继位显得更加名正言顺。

赵光义的登基很顺利,也有很多很诡异的地方

首先便是夜宿皇宫的问题,按照当时的礼数,除了皇帝以及未婚的皇子,任何男子都不能留在皇宫过夜,所以赵光义喝酒后夜宿皇宫一说并不可信。

而且赵匡胤是召赵光义入宫喝酒,既然能喝酒,就不是什么病重、人之将死传位、交待后事之类的事了。

这兄弟俩喝酒时是遣散了左右侍从的,就算有心传位交侍后事,也不会连个见证的大臣也没有啊。

按照《涑水纪闻》记载,赵匡胤死后已是深夜四更,宋皇后使宦官王继恩召皇四子赵德芳入宫,但王继恩却认为赵匡胤有传位赵光义之意,便不去传召赵德芳,转而去传召晋王赵光义入宫。

这种说法咋一看似乎很有道理,实际上却是漏洞百出。赵匡胤死前确有传召赵光义,但赵匡胤并不是病入膏盲,他怎么知道自己当天会死?除非他自己会算命。

另外,宋皇后是想传召赵德芳入宫,一旦赵德芳登基成功,那宋皇后就是太后了。王继恩一个小小宦官怎么有那么大胆敢公然抗命?实在是匪夷所思。

据《涑水纪闻》载:"又遇医官程德玄,乃告以故,叩门与之俱入见王,且召之。王大惊,犹豫不敢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入久不出。继恩促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遂与王雪下步行至宫门,呼而入"。

这程德玄身为一名医官,半夜四更天站在晋王府门口想干什么?那只有一个解释,他知道有事发生,难道他也会算命?事先知道赵匡胤当晚会驾崩?

而晋王的反应也不正常,按照正常情况下,咋一听说自己的哥哥驾崩,首先大吃一惊,然后会快点去皇宫看情况。而不是"犹豫不敢行",除非是心虚心有鬼。

另外,王继恩说的"事久,将为他人有",这句话除了很让人耐人寻味之外,也成功的说服了晋王进宫。那么,皇宫里有什么东西值得堂堂晋王这样身份的人稀罕的?就只有皇权了。

由此可见,赵光义的登基之路充满了诡异,有很多不合常理的地方,他也成功的成为了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赵光义登基上位太快,像是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朝中大臣根本来不及反应

赵匡胤是976年十月二十日凌晨四更驾崩。宋皇后第一时间使王继恩召皇四子赵德芳进宫。

可惜事与愿违,王继恩公然违抗了宋皇后的命令,直接跑去晋王府通知了晋王赵光义,还在晋王门口遇到了御医程德玄,等到赵光义走进皇宫寝宫的时候,《涑水纪闻》是这样记载的:

"宋后闻继隆至,曰:"德芳来耶?"继恩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

在宋代这"官家"是相当于皇上的尊称了,既然皇位已经没有了,宋皇后为了保存母子的性命,只好称赵光义为"官家"。

这王继恩公然违抗宋皇后指令,事关皇位继承权,这可是杀头的大罪,而王继恩还坚持这样做了,说明他就是晋王赵光义的内应,有所依仗才这么胆大包天。

综上所述,非是朝中大臣不拥立赵匡胤的儿子登基,实在是赵光义的下手太快,连宋皇后想扶持赵德芳继位也来不及,更别说朝币的大臣了。

另外,据《宋史·程德玄》记载,程德玄精通各种药性、医术,就凭他三更半夜站在晋王府门口等消息来看,程德玄实在是赵匡胤突然暴毙,以及赵光义能顺利登基中的灵魂人物。结合上面所有的材料,这应该是最贴近历史事实的所在。

关键词: 不合常理 胆大包天 匪夷所思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