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康熙说了10个字,揭示明朝覆亡的原因,崇祯到死都没看懂!

时间:2022-04-14 22:43:00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文|历史聊斋

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京师,万念俱灰的崇祯帝煤山自尽,傲然崛立276年的大明王朝,在这一刻轰然崩塌。明朝覆灭的阴影,被继之而起的清代帝王视为悬头利剑,时刻影响着他们的决断。

康熙就将明末君臣绝灭的教训横亘于胸,晚年他曾一言道破明亡根本,短短十个字,却是崇祯耗费一生都未能看破的迷局。

根据《大清会典》等文献记载,康熙自二十三年起,就时常和大臣鉴读谈论天下兴亡。他认为明末文武交相构陷,迁延日久而上祸社稷,明确指出"明朝之事,全为言官所坏",可谓一针见血。

回顾明亡之前,崇祯及满朝文物大臣皆知,唯一的喘息机会就是义和稳住关外满清,集中力量解除为祸中原的李自成张献忠,

抑或是南下迁都,将明朝中枢转移至南京,凭借长江天险才有望守住半壁江山,也不至于霎时亡国。

然而无论是哪一条提议,都落得群起攻之的下场。言官和大臣们义正言辞夸夸其谈,硬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扼杀了明朝最后一线生机,他们的阻拦加上崇祯的多疑无主见,注定是一场无可挽回的覆灭。

关键词: 一针见血 半壁江山 二十三年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