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吴三桂等人叛乱后,处于劣势中的清政府为何能反败为胜

时间:2022-04-14 13:44:38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公元1673年11月,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口号,正式起兵造反。

吴三桂起兵后,耿精忠,尚之信,郑经,王辅臣等纷纷响应,一时间内,整个大清帝国陷入风雨飘遥之中,面临着随时倒塌的危险,然而事情的结局却出乎人们的意料。处于险境之中的大清王朝居然扭转战局,一举战胜了吴三桂为首的叛乱。

清廷之所以能够反败为胜,这与吴三桂为首的叛军有很大的关系。其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叛军内部矛盾重重,行不成合力。吴三桂起兵之后,耿精忠,尚之信(尚可喜之子),采取了隔岸观火的态度,直到吴三桂占领大半国中国之后,才宣布起兵。更要命的是,当耿精忠起兵之后,同样处于反清阵容的台湾郑氏集团突然乘耿精忠兵力外调之机对其进行突袭,使耿精忠损失惨重,为保住地盘,耿精忠不得不向朝廷投降,耿精忠投降后,尚之信也加入了投降阵容。耿,尚投降后,立马把矛头对准了台湾的郑氏集团,和吴三桂集团。耿,尚的投降使得整个反清集团迅速陷入内讧之中。

二, 政治上面站不住脚。吴三桂等人是靠出卖明朝利益,引清军入关而发家的。吴三桂甚至还亲自勒杀过明永历皇帝。就这样一批人,却打出"兴明讨虏″的政治口号,这样的口号自然不会得到民众的支持,当然在政治上站不住脚。

三,吴三桂决策失误。吴三桂拿下贵州、湖南、四川,等省之后,并未趁机打过长江,直捣黄龙。而是选择按兵不动,企图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迫使清政府进行和谈,以实现划江而治的梦想。正是由于这一决策,使得清政府有了充足的准备时间,为其进行反攻创造了条件。

当然,清政府能反败为胜,还有其它一些原因,比如大清正处于国力上升期,民心思定等等,由于编副的关系,就不一一述说了。

关键词: 反败为胜 站不住脚 按兵不动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