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权力的秘密:既然太子早晚都要即位,为何皇帝会严禁太子结党?

时间:2022-04-13 16:40:5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这就好比,读书时,父母总是一个劲的提醒你,好好念书别早恋;一朝毕业,父母却恨不得马上就能抱上孙子。

皇帝们也是如此。皇帝生前,总是希望太子们安静得像个绵羊,乖乖学习其他啥也不干;等到皇帝觉得自己不行了,又希望太子立马就能撑起他留下的大(lan)帝(tan)国(zi)。

爸妈们都以为娶媳妇生孩子,像菜市场买菜一样容易吗?

不,他们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期望,而忽略了达成的过程而已。

那么,皇帝们都以为政务经验浅薄的太子能够立马成为政治老油条,玩转整个帝国吗?

不,只是因为他们手中的权力在作怪而已。

畸形的皇权社会

其实皇帝们本来也不想这样的,但是皇权社会,坐在皇位上的人只有一个,这是一切悲剧的起源。

按理说,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威。但事实上,如果真是如此,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就不会有400多位皇帝,还有为数众多的权臣了。

所以,对于皇帝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权力集中在自己的手中,防止任何人有篡夺的机会和资格。

一方面,皇帝们非常忌惮官员们结党,为此,他们非常乐意提拔新贵和低等级的官员掌握实权,而将资历威望很高的官吏们供成尊荣而无实权的虚职。

因为这样,拥有实权的官吏们没有威望,而拥有威望的官员们没有实权,谁也掀不起风浪,来影响他权力的贯彻。

比如汉武帝立中朝而将丞相逐渐架空,唐代的宰相侍中、仆射、中书令曾经不过是图书管理员和皇帝近侍这样的小官。

另一方面,皇帝们建立了一套道德和法律体系。从法律制度和礼法道德方面教化所有的臣民,告诉他们,要服从当前的权力分配和等级制度,如果你们违反僭越,不仅会遭到法律的惩处,还会得到所有人在道德上的鄙视和唾弃。

是的,在中央集权制度下,统治中国社会的是士大夫及其他们的家族,所以道德鄙视和唾弃甚至比法律惩处更让人畏惧,毕竟山高皇帝远,而家法在眼前。

比如,周礼、嫡长子继承制、汉武帝独尊儒术,刘秀崇尚"高风亮节",正统论、两宋理学等等,都是这一套体系的表现。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皇帝最忌惮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拥有权力的官员,一种是拥有符合礼法的方式成为皇帝的人。

而前者我们称之为权臣,后者便是皇子们,特别是太子。

而太子结党,便是这两者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那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参考李渊、李旦的下场就知道了。

既会丢失权柄,稍有不慎甚至连性命都可能会失去,所以,强势皇帝们当然不会允许太子有任何的结党行为。

尴尬的太子们

那么,太子们都是想要抢班夺权的吗?

有极少数的的确是,但大多数都不是。

因为主动谋求提前即位的成功率很低,而嫡长子继承制下,一般太子的位置还是相对稳固的,也就是说早晚还是自己的。

风险高,收益不稳定,因此太子们一般不会这么做。

但身处权力的巅峰,很多事情都身不由己。

有时候,权臣会主动谋求扶立太子提前上位;有时候,皇帝会猜忌太子,有更换太子的想法,这种情况下,有实力有地位的太子的确会采取一些行动来稳固自己的太子位置,包括抢班夺权。

比如周幽王太子姬宜臼,引入外戚申侯武装夺权;李世民直接软禁了父亲李渊,自己坐上了皇位。

有了这些极端的案例,皇帝和太子之间,除了父子亲情,更多了一些权力的味道。

因此太子往往战战兢兢,而皇帝则将太子一直控制在实习阶段,往往不给过分的权力,以防止其结党,拥有太大的权力。

所以,虽然都是亲生的,但权力面前没有亲情,皇帝和太子也都很无奈。

文/子彧

关键词: 中央集权制度 自己的手中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