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澶渊之盟宋朝赚大了,契丹直接交出铸币权,原来汉人最会贸易战

时间:2022-04-12 16:47:25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公元1004年,萧太后、辽圣宗御驾亲征,辽国大军深入宋境,兵锋直抵黄河北岸。这是北宋开国四十多年来面临的首次生死考验。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宋真宗决定御驾亲征,各路勤王大军也及时赶来。辽军大军兵临城下,但辽军大将被宋军射死阵前,而且此时的宋朝君民一心,形势对辽军极为不利。萧太后权衡再三,终于低头邀请宋朝使臣前来议和。十二月,和议达成,在宋辽结为兄弟之邦的基础上,双方互致誓书。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

长期以来,史学家们认为"澶渊之盟"是北宋历史上的耻辱,宋真宗仅以年龄优势换取大哥的虚名,却要每年拿出30万岁币,开了用金钱换和平的苟安先例。是有辱汉人祖先的怯懦之举。但事实上,和议达成后,宋真宗君臣并未感到屈辱,而是满朝欢庆,就连主战派代表寇准也高兴地弹冠相庆。

其实北宋和契丹和好是有利双方的好事。首先,河朔之地的老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实属不易。另外,虽有岁贡负担,但这与庞大的军费相比较却还不及其百分之一。

因此,宋朝君臣愿意跟辽国保持和平状态,随即在雄州(今河北雄县)、霸州(今河北霸州)、安肃军(今河北徐水)、广信军(今河北保定)等地开设了榷场,作为双方经贸文化交流的主渠道。尽管宋朝摆出一副兄让弟的姿态,给予契丹一定的让利,但凭借其经济实力的优势,北宋一直占据宋辽贸易的主导地位。通过与辽人互市,完全可以把送出去的岁币再赚回来。

表面看来,各取所需的榷场贸易是一场共赢的游戏。可时间一长,差距就显现出来了:辽国从宋朝进口了大量物资,覆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关乎国计民生,缓解了过日子所需物资的短缺局面,使辽国各阶层民众的吃穿用住,越来越依赖宋朝的供应;而辽国对宋朝的出口,只有牲畜、矿物等特产,商品种类单一。

以前辽国对出口物资限制较少,马匹在出口牲畜中比重很大。久而久之,宋军先前薄弱的骑兵部队渐成规模,机动性和战斗力大为改进,这让辽国决策层深感恐惧。于是,萧太后禁止马匹出口到宋地。

马匹禁售令下达之后,辽国对宋朝的出口物资更加匮乏,双边贸易开始呈现一边倒态势,辽国在其中的逆差越来越大,即便把每年赚到的几十万岁币都扔出去,也不足以弥补这个逐年扩大的贸易逆差。辽国不得不倒贴钱财,导致本币在域内流通量不断减少。反倒是宋朝钱币,信誉度和价值更高,越来越多进入辽国流通领域,得到各阶层的肯定。后来,辽国干脆放弃了铸币权,域内全部流通宋币,辽国的经济命脉,就这样沦陷了。

关键词: 澶渊之盟 御驾亲征 贸易逆差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