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官场启示录:萧何的为官之道与明哲保身

时间:2022-04-11 17:56:3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刘邦在老家当闲人时,虽然父兄辛辛苦苦耕种着三十亩薄地,日出而作,也仅仅够温饱,刘邦本应帮家人分担劳动,但他却是一个不认命的主儿。不仅不爱劳动,而且到处惹事生非,免不了被人搞到官府。当时萧何正在沛县县里当吏掾,是县令最得力的手下,很多事都是萧何处理。因此一来二去,刘邦和萧何熟悉了。萧何看刘邦长相不凡,并且听说刘邦左腿上天生有七十二颗黑痣,更认为刘邦将来不是一般人,因此经常护着刘邦,替刘邦做了不少事。

后来刘邦押送劳役去骊山,半路跑了很多人,就是到了骊山也避免不了杀头问罪。刘邦索性把剩下的人都放了,带着十几个愿意跟随他的躲进了芒砀山。刘邦私放劳役并且逃跑,这是犯下了灭门的大罪,虽然县令和自己老丈人是好朋友,但也不敢徇私,怕丢了自己的乌纱帽,就把刘邦的家人关了起来。当时刘邦和吕雉结婚没几年,已经有了一女一儿,因此儿女还小,受不了牢里的苦。萧何作为县令的得力手下,自然免不了替刘邦说好话,加上老丈人的打点,吕雉等人很快就放了出来。

沛县县令看别处造反的风起云涌,也想夺个先机起来响应,在萧何、曹参的游说下,答应让刘邦回来领头造反。等吕雉让樊哙把刘邦找回来后,县令又后悔了,还要把萧何、曹参捉起来问罪。萧何、曹参得知消息后,连夜从城墙上下来,跑到刘邦那里,做了刘邦的手下。等到刘邦做了沛公,萧何积极替刘邦出谋划策,又和曹参、樊哙等人分头行动,招兵买马,替刘邦集聚了几千人的队伍。

萧何作为丞相,坐镇汉中,源源不断地把粮食、兵员送到刘邦征伐一线,刘邦在好多次战役中全军溃败、逃跑、绝望,每次都是萧何在后方及时的填补兵员,使得刘邦再次披挂上阵,保证了整个战场的胜利。萧何不仅对刘邦在前线全力支持,在汉中,他大力组织生产,想方设法为民办事,得到了汉中地区广大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萧何作为刘邦的好友、属下,忠心耿耿,对刘邦所交代的事一丝不苟,从没有出过任何差错,还是得到了生性多疑的刘邦的疑虑。由于萧何名望很高,刘邦在外征战时怕萧何也学别人借机造反,因此每次有使者护送军需送往前线时,刘邦每次都问萧何平时的情况,使者几乎都是同样的回答:"丞相爱民如子,除办军需外,都做安抚、体恤百姓的事。"刘邦每次听了都沉默不语。消息传到萧何那里,在门客的提醒下,知道刘邦心怀嫉妒,怕自己取代他在民众中的地位,就采取了自毁名节的事情,如低价强买民众土地等违法乱纪的事。等刘邦战罢归来、雪片似的告状信递到他手里状告相国时,刘邦却显得很高兴。

萧何一生清正廉明,深知自己忠于刘邦,对自己也是最大的利益,为此也在史上留下了骂名。萧何作为韩信的伯乐,和韩信的关系是比较好的,韩信也因此信任他。但在韩信被人揭发造反这件事上,萧何在吕后的指示下,对韩信造反不加调查、了解,利用韩信对自己的信任,把韩信骗入宫中杀害。他害怕的是,怕因此刘邦怀疑他,或者和韩信有勾结,而采取了落井下石、助纣为虐的方式,这也是萧何历史上的最大败笔。

萧何一生对刘邦忠心耿耿,谨小慎微,做事认真,虽然劳苦功高,但也不得不明哲保身,为保全自己违心做皇帝喜好的事,这也是自己家族常盛不衰的法宝。萧何的后世子孙们也都身世显赫,五百年后的梁高祖武帝,就是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关键词: 明哲保身 忠心耿耿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