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南北方小年差一天,从一位清朝帝王为省钱开始

时间:2022-04-11 10:41:3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年关将近,年味越来越浓,在大年除夕来临之际,过小年,如同一场热身一般,开始为大年做好充分的准备。

腊月二十三,是北方小年,南方则是腊月二十四,虽然相隔一天,但所代表的的意义是一样的。小年代表年节准备正式开始,从这一天起,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采买年货、打扫房屋全都提上日程。

南北方小年为何差一天

为什么南、北方会相差一天呢?其实,在先秦时期,祭灶是在六月进行的。如今,山东部分地区还有将农历六月初一称为"小年"的。

到了东晋的时候,祭灶才改在腊月进行。但当时并没有固定的时间。直到唐代,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习俗,才固定下来。

那为什么,北方现在都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呢?习俗的改变是从清朝开始的。每年的腊月二十三,雍正帝会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就连灶王爷一起拜了,从这之后,官民便不在同一天过小年了。

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政治中心有一个由西向东迁移的过程,但主要还是在北方,也因此,北方受官气影响较重。

雍正帝开了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的"先河"后,王族,贝勒纷纷开始效仿。此后,北方人民便改为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过小年了。而相对来说,远离政治中心的南方,则在腊月二十四这天过。

这才是小年的正确过法

小年,又称"祭灶日",为民间祭灶的日子,新鲜艳丽的灶王像贴上墙,糖果、饺子摆上台,让灶王爷尽情享用,也祈求灶王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言好事,正如对联中所言:"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腊月二十三,新年也不过六七天了,除了置办各种各样的年货,还要彻彻底底打扫屋子,窗明几净,墙面皎然,才是过新年的真正样子。扫尘,也就意味着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剪贴窗花是小年最盛行的民俗活动,红红的纸张,在灵巧的手中,化成各种奇妙的图画与故事,喜鹊登梅、鸳鸯戏水,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民歌有唱:"一扇一扇红窗花,映出一代好年华"。

俗话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小年之日,无论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把头发理得清清爽爽,精精神神,将身上的污秽,连同霉气、晦气统统洗干净,一个崭新的年就要来了,一个好运的年就开始了!

时至如今,传统的节日风俗已被日益削减,就如这小年,生活在都市里的现代人,或许已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灶台,也无法像前人那样放几块黏甜的灶糖,去封上神仙的嘴巴。但我们的情和意仍需要仪式感来彰显,来表达,来传承,来守护。此时,小年的熏风正袅袅萦绕,静待幸福来敲门,和它相撞相拥。在此小团圆的美好时刻,半山企业天地,祝大家年味绵绵,幸福美满。

关键词: 政治中心 狮子滚绣球 清清爽爽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