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龙城大捷:卫青进军的方向大有玄机,巧妙避开了匈奴主力

时间:2022-04-11 08:58:34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遣四路军深入匈奴腹地。从这四路军的规模来看,较少的部队数量证明了这次作战试探意味和考察性质明显,说得再难听一点,如果这四路军全军覆没,也是在汉武帝的意料之中的。

上图--卫青影视形象

果然,经过多日激烈的交战后,三路军交出了令人失望的答卷:公孙贺军无功而返,李广军全军覆没,公孙敖军战损七成。

就在汉武帝对最后一路军不抱希望之时,前线却突然传来捷报,卫青率军深入敌人腹地,击破了匈奴用来祭祀的龙城,斩杀七百余人。凭借此战,卫青奠定了自己在汉武帝心中的重要地位。

一、四路军只有卫青交出满意答卷

汉武帝继位后,急于摆脱被祖母窦太后多年束手束脚的阴影,意欲用征讨匈奴为自己正名。那边匈奴听说汉朝新帝登基,也打算试探一下武帝的态度,提出了和亲请求。面对这个略带挑衅意味的请求,汉武帝决定不再容忍,出兵匈奴。

上图--汉武帝影视形象

不过人老成精的朝堂众臣们却不似武帝这般激进,在主和派韩安国的带领下,相权成功压制了皇权,暂时断绝了武帝出兵的打算:

群臣议者多附安国,於是上许和亲。

然而,一时的妥协不代表永远的妥协,第二年,激进的汉武帝和王恢联手推动了马邑之谋,终于打破了主和派的封锁,三十万大军集结向北境开去。遗憾的是,由于情报泄露,接近包围圈的匈奴临时撤退,让汉军一无所获,继被迫和亲后又给了汉武帝一个巨大的打击。

上图--马邑古城遗址

因此对于汉武帝来说,如果这次此自己勉力推动的入匈作战再次失败(失败几率非常大),那么势必会极大影响自己未来对待匈奴的态度,动摇群臣乃至百姓对自己的信心,影响自己和既得利益群体的关系,甚至令国家走向失控的边缘。

幸运的是,在三路皆未传来好消息的不利时刻,卫青终于交出了一份令武帝乃至全国百姓满意的答卷。

凭借这一成果,武帝坚定了继续和匈奴决战的决心,消除了朝堂上的不利言论,也为以后汉朝的进一步反击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础。

上图--汉武帝、卫青、霍去病石像

二、卫青个人努力不可忽视

龙城大捷之所以能够取得,和卫青的个人努力是分不开的。要知道公孙贺公孙敖都是已经在军中确立地位的少壮派将领,而李广更是成名多年的著名将领,只有卫青是一个毫无背景的私生子,多年来做着下人的工作,只是凭借姐姐在后宫受宠才受到武帝的关注,所以自己势必要更加努力。

所以在自己凭借外戚身份登堂入室后,卫青没有放弃任何机会,在武帝身边观察和学习,充分了解武帝的作战意图和政治需求,体会汉武帝的战略构想和战术思维。以求能贯其意志。十年之间,卫青的努力被汉武帝看在眼里,官职就是对他最好的回应:

给侍中,加号,凡加此官者,得出入禁中、顾问应对,位次常侍。

上图--卫青身为骑奴,马技娴熟

在获得军权后,卫青丝毫没有松懈,由于他之前缺乏治军经验,所以他采取了体恤士兵,和他们打成一片的治军手段,他不仅不吝惜用财物赏赐士兵,还于他们同甘共苦,深得将士们的尊重和爱戴。所以当他以车骑将军身份首次领兵出征时,部下皆奋勇作战,遵守军令,为龙城大捷埋下了伏笔。

从上述史料不难看出,卫青一战成名有其必然性,因为他在机会到来前已然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武帝之所以做出这种任命,除了卫青是自己的小舅子之外,也是肯定了他的才能和努力,将其当成打造嫡系势力的核心人物之一。

三、客观因素帮助卫青躲过匈奴主力

除了主观努力外,卫青的运气在这一战中也是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知道,匈奴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翻译过来就是当匈奴发现敌人较弱时,往往会战斗到底,如果发现敌人较强时,便立刻扭头逃走,丝毫没有思想上的负担。

汉武帝派遣的这四路军,每一路只有一万人马,如果遇到匈奴主力,差距将体现得十分明显,因此匈奴必然采取追击到底的战术。所以我们能够看到,遇上了匈奴主力的李广和公孙敖,战损高达十成和七成。

上图--龙城遗址

如果卫青遇到匈奴主力,恐怕也是凶多吉少了。幸运的是,卫青走的上谷线是匈奴本部和右侧诸王的交界地区,由于匈奴本部势力无法在整个草原展开有效的统治,便给予右侧诸王较高的自治权,以此来表达对后者的信任。而右侧诸王为了表达忠心,

也不肯在自己和匈奴本部交界地区布防,而是将兵力往前推到了汉匈交界区域。

上图--匈奴骑兵

所以当卫青跨出国界后,恰巧没有遇到在国境线附近逡巡以寻找机会的匈奴大军,而是顺利越过匈奴在该地的主力,神兵天降完全未曾布防的龙城,展开了单方面的屠杀。

虽然匈奴人人人能作战,但是龙城里居住的大多数是不事战斗的贵族,当他们看到汉军时,已经忘了如何抵抗,甚至在附近找不到主力求救,这才使得卫青可以在龙城安心作战。

上图--卫青作战路线

四、结语

匈奴的杰出领袖冒顿单于横空出世,以横扫一切之姿态完成了对游牧民族的大一统

,然而,由于匈奴缺乏历史底蕴和政治经验,其政权整体比起高度统一的独立国家,更类似于由邦国组成的政治联盟。

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在大多数时候,匈奴本部和左右诸王基本采取各自为战的经营方针,彼此间默契不够,缺乏联动,肤浅地认为只要扼守住几个关键缺口,就能有效遏制对手的渗透。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卫青的作战路线恰好位于匈奴布防的盲区,于是轻易深入敌后,用一场不对等的屠杀,为汉匈决战拉开了序幕。

参考文献:

【1】《史记·七十列传·韩长孺列传》

【2】《汉书·表·百官公卿表》

了解更多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清风文史

关键词: 全军覆没 发现敌人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