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考古发现楚汉相争古战场,揭开虞姬去向谜团,项羽或未自杀

时间:2022-04-09 11:38:2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朝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形象的描绘出西楚霸王项羽的末路与无奈,言辞中充满了无限同情。

作为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昔日霸主,项羽在四年楚汉相争过程中数次将刘邦打的丢盔卸甲,刘邦一度狼狈到丢儿弃女逃命。然而垓下一战,创造了无数次战史神话的项羽却彻底被击溃,最终在乌江自刎。

但是,项羽乌江自刎却充满了突然性。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首先来复盘下楚汉最后一战。

公元前202年,楚汉鸿沟和议,项羽在回归楚地途中,突然遭遇背盟的汉军袭击,刘邦率韩信、英布、彭越等合兵60万,将10万楚军团团围在垓下。在韩信"四面楚歌"之下,缺衣少粮的楚军军心涣散,项羽以800精骑溃围南出,而汉军直到天明才发现,灌婴急率5000骑兵追赶。

由于在阴陵迷路,项羽最终于东城被灌婴追上,在东城四隤山,项羽打出了人生当中最后一场也是最辉煌的战绩,以28对抗5000,不仅斩杀汉军一将一都尉,杀伤汉军骑兵百人,而且还成功突围到了乌江。

梳理一下项羽的路线是:垓下突围(兵力800人)-渡淮(兵力百人)-向南至阴陵迷路(被汉军追上)-向东至东城四隤山(兵力28人)-乌江(死)。

那么问题来了,项羽抛弃数万楚军主力,带800骑兵向南突围,好不容易来到乌江边,却因为羞见江东父老而自刎,这显然说不通,这种羞愧心出现的实在太突然,不是在四面楚歌时,不是800骑兵被杀的只剩28人时,反倒是在乌江亭长提到"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的生机之下,选择了自刎。

难道是项羽自知没有翻盘的机会,所以心灰意冷了吗?显然不是,垓下被围时,项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误以为"汉皆已得楚"时都没有选择自杀,反而进行了突围,甚至在东城打出了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显然,项羽是不想死的。

而从项羽死后,汉军"降(楚军)左右司马各一人,卒万二千,渡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还定淮北,凡五十二县"这一记载来看,项羽死前,还是拥有相当实力的。

要解开这一谜团,还得先从虞姬的去向说起。

据《史记》记载,垓下之围时,项羽和宠妾虞姬和歌而舞,这就是著名的"霸王别姬",但《史记》并未交代虞姬去向,流传甚广的虞姬拔剑自刎其实是唐朝以后才有的说法,并非史实。那么虞姬去了哪里呢?

目前全国共有四处虞姬墓,分别是安徽定远县、灵璧县、和县以及南京市浦口区。这四处墓葬附近都有一处叫"阴陵"的地名,即项羽突围后迷路之地。而阴陵以东的四隤山经中国史记研究会、项羽与乌江文化研究室联合考古,最终在南京浦口区驷马山找到了这处古战场。

这也揭开了虞姬的去向之谜,即死于阴陵至四隤山突围过程中,而非如后世流传的那样留在了垓下,至于是战乱被杀还是陷入大泽主动自刎不得而知。项羽携爱姬突围,也再次佐证了项羽并没有自刎的想法。

事实上,四隤山经考古证实,只是一座高81.7米、相对高度50米,顶部宽平的小山,在马镫尚未发明的前提下,项羽能够以四面骑驰下的战术取得击杀汉军百人而己方只损2人的战果,甚至还骄傲的问部下"何如?",足见其依然保持着冷静的指挥和强烈的求生欲。

所以,项羽在乌江的结局,或许如《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和《汉书》所载那样,是"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即项羽是战死的,而非主动自杀的。

关键词: 楚汉相争 四面楚歌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