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朱元璋为保证朱允炆能继位,下了两道圣旨,可惜最后一个被改了

时间:2022-04-08 19:54:29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具骨气的封建王朝之一,朱元璋更是由一个放牛娃成长为开国之君,他深知打天下守家业的艰辛,因此也是给后代子孙们留下了许多警言祖训。

而作为开国君主,朱元璋行事信奉铁血风格,对于随着自己打天下的功臣更是疯狂打压,甚至不惜构造莫须有罪名,将其家族人员全部斩杀。

而将功臣捕杀殆尽之后,朱元璋将自己的儿子封为藩王,镇守在全国各地,将国家权力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朱元璋对于政事更是事无巨细,凡事必亲自过问,因此他也是历史上最勤劳的皇帝之一。

我们知道古代皇位传承一般只传给嫡长子,朱元璋也不例外。在大儿子朱标十岁时,就将其立为太子,对他更是悉心培养,不仅邀请当时最有名的大儒当他的老师,朱元璋闲暇之时更是亲自对他进行教导,可以说,朱标表示如果活着,那么他毫无疑问将是明朝的下一任皇帝。

朱标也是继承了父亲勤于公事的优秀品质,常常出使,这也使得他积劳成疾,给身体埋下隐患,最后竟因为劳累而亡,让人不禁感到可惜。

大儿子的逝去,也让朱元璋对于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上犯了难,起初他想立四皇子朱棣为太子,因为朱棣不仅行事风格与他极为类似,并且也拥有极高的军事才能。但这个想法很快就被大臣们联名否决了,而大臣们给出的理由是,如果让四皇子朱棣继承皇位,那么其他皇子肯定会心存不满,日后可能会起兵作乱,使得刚建立不久的明朝重新陷入到战争沼泽之中。

对此朱元璋也表示深以为然,于是他便选择了立长孙朱允炆为太子,并花费巨大精力来培养长孙,希望他有担当、有能力担负得起治理国家的重任。但朱元璋的这一做法却引起了其他几个皇子的不满,特别是四皇子朱棣心里更是愤愤不平,明明自己是除了已故太子朱标之外最优秀的的皇子,如今朱标已经去世,他是最有希望获得太子之位的皇子。

但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朱元璋的决定彻底打碎了朱棣做太子的想法。因此朱棣处处隐忍,将自己心中的不满隐藏起来,暗地里却在悄悄发展力量。

朱元璋对于儿子们的想法又岂能毫不知情,但这种情况是无法避免的。皇家无情,朱元璋只能从众多选择中,择取最优的方案来保证明朝这个新生的王朝能够顺利延续下去,而长孙朱允炆就是他钦定的继承者。因此为了保证长孙能够顺利继承皇位,朱元璋也是下了一道圣旨命令各地藩王在他死后不准来京城奔丧,这一举措有效减小了各地反叛势力作乱的可能性。

但朱元璋对此还是不放心,于是给老四朱棣下了一道密诏,命令他速来与自己见面,朱棣接到密诏后也是立刻启程。朱允炆听到这个消息后,显得十分焦虑不安,以为老皇帝改变了立他为帝的想法,于是秘密伪造了另一份圣旨,命令已在半途中的朱棣等人回去。虽然对前后两道意思完全相反的圣旨感到不解,但朱棣还是遵旨回到了封地。

朱元璋弥留之时,曾多次询问身边的大臣,朱棣是否已经到来,但谁还会在乎这个已经快要死亡的老人呢?身边的大臣自然无一人作答,而他最后只能不甘地离开了人世。

对于朱元璋下诏命令朱棣回来到底要安排什么事情,也就成了一个谜题。一种说法是,朱元璋知道了朱棣的野心,想要当面规劝他辅佐长孙。而另一种说法则是,朱元璋认为长孙无法掌控自己逝去之后的局面,想要改立朱棣为帝。

这两种说法只是人们的猜测,朱元璋到底意欲何为?我们不得而知,但无论怎样,最后朱棣还是起兵造反夺得了大明江山,成为了一代英主。

关键词: 安排什么 愤愤不平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