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魏忠贤不死,大明不亡?是崇祯明白得太晚了吗?

时间:2022-04-07 15:49:1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在无边的黑暗里,众多的未解和神秘静静的守候,等待那支探索的火炬亮起,让我们一起开启探索历史的旅程!

魏忠贤,明末著名政治人物,在我们现在的很多电影电视作品中,他被人称为"大阉党"、"九千岁",一个祸国乱民、残忍变态的形象。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魏忠贤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崇祯皇帝上台后雷厉风行剿灭了魏忠贤及以之为首的阉党集团,死前却又让人厚葬他,这又是为什么呢?

尾大不掉的文官集团

提到魏忠贤,以及明朝末年的政治风云,就不得不提到明朝的文官集团,经过大明200多年的发展,到了明朝末年,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已经尾大不掉,且各自形成山头,把持朝政、互相攻讦,一片乌烟瘴气。

在大明初期,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文官们,还比较有朝气,也比较有追求和信仰,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诸多名臣,比如方孝儒(舍生取义被诛十族)、于谦(力挽狂澜,保卫北京)、海瑞(一代清官)、胡宗宪(剿灭倭寇)等等,在他们的治理下,大明国力蒸蒸日上,走向繁荣。

随着国家走向繁荣的,就是财富越来越多,且越来越集中,到了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一大批富可敌国的资本巨鳄,这些大资本家开始用金钱腐蚀文官集团,将触手伸进行政系统,谋求更多的好处。

到了明朝后期,整个文官集团已经被腐蚀了一个透彻,每一个关键职位,背后都有资本财团的影子,这些资本财团,通过控制关键岗位的人,进而控制大明的整个国家政策,使之对自己有利。

明朝末年,商品经济非常发达,可以说已经一只脚踏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可是当时的朝廷,却很难对商人们征税,商品经济占了整个帝国经济的大头,可是贡献税收大头的却还是农业经济。

关键词: 尾大不掉 商品经济 农业经济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