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大明王朝到底有多强?从英女王写给万历皇帝信中的称呼,就能明白

时间:2022-04-06 12:52:3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公元1644年,北京被闯王李自成攻陷,崇祯帝朱由检自杀而死。人们在他的遗体旁发现了一封遗书,上面写道: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说,"我登基十七年以来,虽然德行浅薄,办事不力,以致于上天发怒,导致反贼攻下了紫禁城,但这都是大臣们妨碍了我。我死以后,已经没有颜面再去见列祖列宗了,所以我摘掉了冕冠,又用头发遮住脸,任凭反贼宰割我的尸首,但不要伤害任何老百姓!"

在这封遗书中,朱朱由检将明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于上天降怒于明朝,这个理由是不充分的。无风不起浪,明朝的灭亡早在明朝建立之初就已经埋下了祸患。

北方的游牧民族频繁侵袭明朝边境,就是导致明朝灭亡的祸患之一。公元1381年,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明朝开始着手修建山海关。在随后的岁月中,明朝曾多次遭遇了西蒙古的瓦剌、东蒙古的鞑靼的侵扰,尽管明朝多次用军事手段对付过这些游牧民族,但始终收效甚微。

明朝盛极而衰的一个重大标志,就是明英宗朱祁镇兵败瓦剌被俘的事件。在这场战役中,明英宗率领的20万明朝精锐部队被瓦剌重挫,再加之朱祁镇被俘,使得以瓦剌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加大了对明朝的侵扰力度。从此,明朝的国力日渐衰退。

除了北方边塞的祸患以外,另一个祸患就是天灾,也就是朱由检在遗书中所说的"上天降怒于我"。在登基之初,朱由检就遇上了多年一遇的旱情。据《汉南续郡志》记载:"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朱由检刚刚登基时,陕西就已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此时的陕西的某些地方已经连续遭遇了五年的饥荒,而又有一些地方连续遭遇了六年的洪水和七年的蝗灾,以致于百姓饥寒交迫,食不果腹,而遭遇洪水的地方又使无数百姓失去了自己的房子,最终只能流离失所。

在这种情况下,明朝政府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比如开仓赈灾、减轻当地的徭役等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给一些百姓带来了生存下去的希望,但由于受灾人数过多,加之粮库的存粮有限,所以受灾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转变。

和旱灾相比,洪水带来的影响要大得多,洪水中夹杂着大量的病菌,其中就不乏可能导致人们患上瘟疫的病菌,但古代的卫生医疗条件有限,一旦瘟疫爆发,引发的糟糕形势将会难以挽回。公元1640年,瘟疫爆发,包括陕西、山西、河北在内的三省损失惨重,此次瘟疫造成了至少一千万人死亡。

明朝灭亡的第三个祸患就是贪腐成风,士兵得不到军饷,百姓也经常被贪官污吏们压榨,直到朱由检登基时,整个明朝政府已经病入膏肓。在这种情况下,朱由检虽是握有明朝最高权力的君主,也无力改变明朝灭亡的结局。从上面的这三个原因来看,由于明朝长期面临内忧外患,又没有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导致愤怒的百姓们揭竿起义,从而宣告了明朝的灭亡。

但另一方面,鼎盛时期的明朝也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在那个时期,明朝的版图西至缅甸和暹罗,东抵日本海,并且收复了安南地区。在外交上,明朝的统治者派遣使者团前往世界各地,散播了明朝的威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海外市场。

尽管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标志,但这并不是说明朝从此以后就没有任何辉煌可言了。万历帝登基之后,开始利用各种资源,振兴国内经济,又采取措施稳定北部边防,再对戚继光等军事将领委以击退倭寇的重任。在这些举措之下,万历帝时期的明朝再次出现了繁盛的景象,东南沿海的倭寇没了踪影,北方虎视眈眈的游牧民族也被阻于边关之外。

从这些史实中,我们可以看出明朝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曾经,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给万历帝写过一封信,这封信的内容也从侧面反映了明朝的强大。

伊丽莎白一世不仅是英国女王,她也是当时的法国女王,在她执政期间,英国开始将新教作为国教,这一举措加快了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其成为日不落帝国"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

在伊丽莎白一世将新教改为英国的国教之前,一直都是罗马教廷在干涉英国的内政,为了英国的权力自主,就不得不先斩断英国对罗马教廷在宗教关系上的从属关系,这就是她废除旧的宗教,转而将新教确立为英国国教的根本原因。在她的带领下,英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文化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而伊丽莎白一世本人也本领过人,她精通六种语言,其中就包括汉语。

在伊丽莎白一世的带领下,英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并通过格拉沃利讷海战一举确立了英国的欧洲海上霸主的地位。但和明朝的海军相比,英国的海军实力还是有些逊色。例如郑和下西洋这样的事迹在当时来说算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迹了,即便是称霸欧洲海域的英国海军也没有完成过这般的壮举,这件事令英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们赞叹不已。

公元1592年,为了表达对明朝的敬意,伊丽莎白一世写了一封想要寄给万历帝的书信。但苦于此时的英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当中,伊丽莎白一世一直没有机会将自己写的这封信寄出去。

近四个世纪以后,这封信才被人们发现,伊丽莎白在信中直言不讳地将明朝皇帝称之为"伟大且战无不胜的皇帝陛下"。尽管不知道伊丽莎白这样尊崇的明朝皇帝是不是万历帝,但我们还是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明朝皇帝在伊丽莎白内心中的崇高地位。在明朝后期,为了禁绝倭寇侵扰的现象,明朝选择了闭关锁国这种矫枉过正的方式,不但没有对倭寇起到多大的震慑作用,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自己的海军实力。

关键词: 伊丽莎白一世 游牧民族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