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10万大军没攻破一座城,白衣渡江背信弃义,东吴渣权名副其实!

时间:2022-04-05 21:56:49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以上的这些剧集小伙伴们都看过吗?你认为最经典,最好看的是哪一部呢?

当你不开心的时候就翻翻看小编的文章吧,或许会给你不一样的心情。

东吴为何死瞌合肥不从荆州出兵?

孙权对合肥的执着

孙权先后5次进攻合肥,却至死没有踏进合肥城。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仅步兵数万都打到逼进长安渭水了,孙权10w大军居然无法冲破合肥防线。所以留下了渣权的称号。孙权前期进攻合肥,是想夺取徐州,但是后期几乎是一种想证明自己军事能力的执念了。

孙权为何不配合隆中对策?

隆中对策中提出"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按理来说,虽然刘备集团失去了荆州,但是荆州在东吴手上有没有被魏国夺取。当时刘备仅仅是跨有荆益,都有希望打败曹魏,恢复中原。当时刘备集团也差点做到了,在汉中战场,阵斩夏侯渊。在襄阳战场,生擒于禁。隆中对策几乎要成功了。而虽然因为吕蒙夺取荆州,刘备集团又兵败夷陵,导致蜀汉国力弱小。但是由于蜀汉东吴回复同盟,整体来说,蜀汉+东吴国力应该要大于当初刘备集团的实力。但是尚且能够实践隆中对策,怎么现在就不能了?

荆州在刘备手上可以北伐,难道在孙权手上就不能北伐了么?如果诸葛亮10万大军出秦川,孙权10w大军出宛洛,10w大军出合肥,这样局势难道不比当初关羽北伐更好么?我认为是因为刘备一直主张"汉贼不两之,王业不偏安",一直以统一天下为己任,而孙权却是自保有余,缺乏进取心,所以不愿意真正尽全力北伐。

襄阳对魏国的战略意义

蜀汉或者东吴如果拿下襄阳,就可以北上宛洛,直接威胁中原。而合肥对于魏国实际上无足轻重,所以合肥守军甚至远远低于襄阳守军。而且作为曹魏安插在荆州的一把利刃,魏国是绝对不可以放弃襄阳的。襄阳易守难攻,又有重兵防守,当初,周瑜打江陵孤城,用了一年时间,这还多亏关羽辅助绝北道阻止了曹军支援。而襄阳防线比江陵更加难以攻打,所以东吴夺取襄阳的难度甚至大于合肥。即使东吴夺取了襄阳,很怕会遭到曹魏举国之力的反扑。东吴一旦夺取了襄阳,会直接威胁魏都洛阳,这危险远远大于雍凉战场和合肥战场,然后魏国一定不能允许出现这种事情。一定会以重兵反扑东吴,而这是孙权所不愿意看到的。

当初关羽发动樊襄战役,围攻襄阳、樊城,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打得曹操都一度想迁都,避其锋芒。在这种情况下,关羽依然没有拿下襄阳,魏国派出了当时几乎说是能够调动的最豪华的阵营支援襄阳:曹仁、吕常、于禁、庞德、徐晃等等,没有一个不是身经百战的名将。当初,魏国为了守卫一个襄阳城,聚集了近10w大军在前线,即使关羽水淹七军让魏军损失上万大军,关羽依然要尽起荆州之兵才有把握和曹军对抗,可以说是魏国不计代价的要守住襄阳城。而且,文聘守卫江夏数十年,孙权不敢进犯。一旦孙权调动荆州各郡兵力去攻打襄阳,文聘必定会从江夏出兵威胁荆南后方。所以孙权在夺回江夏之前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东吴对蜀汉的防范心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东吴之所以不愿意以主力从荆州北伐配合蜀汉,是因为东吴从来没有信任过自己这个蜀汉盟友。

当初东吴无视湘水之盟,背信弃义的白衣渡江,对对蜀汉不宣而战。在关羽几乎要夺取樊襄的时候居然从背后捅刀,使关羽功亏一篑。然后刘备为了为关羽报仇或者说为了收复荆州,尽起倾国之兵,讨伐孙权。然后刘备夷陵兵败,被陆逊打的丢盔卸甲,不得不放弃收复荆州和孙权讲和。

孙权自然不放心蜀汉,荆州兵是用来防御蜀汉的不是用来北伐魏国的。甚至当魏国灭亡蜀汉的时候,东吴想的居然是趁火打劫而不是帮助蜀汉抵御魏国。所以孙权不敢调动荆州兵,他认为一旦调动荆州兵北伐魏国,就必须和魏国主力进行一次大决战。这必然导致荆州兵力空虚,蜀汉会乘机夺取荆州。而且一旦失败荆州也会落入魏国手中,所以孙权至死也不愿意从荆州出兵。

参考文献:陈寿《三国志》

关键词: 白衣渡江 背信弃义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