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皇帝下令亡国,宰相说:好的,转身却把亡国诏书烧了

时间:2022-04-05 07:39:3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公元1161年,这里正是南宋的绍兴三十一年,又是大金国正隆四年,当朝者分别为宋高宗赵构,与金海陵王完颜亮。完颜亮举兵,大面积南侵,而宋军节节败退,眼看又要逃离首都临安府。意外的是,完颜亮在途中被部下刺杀,南宋避免了一次灭顶之灾。

这段历史看似短暂,但其实对于当事人来说,其中有挣扎,有恐惧,有纠结,还有难以启齿的决定:

当宋高宗赵构得到大金南下的消息后,除了震惊,更多的则是恐惧,进而引发出一股"不再抵抗"的情绪,南宋军队逐渐处于弱势,眼看便要抵挡不住,赵构顿时起了"退却"之心。情急之下,写下一御批,传给当朝宰相,仔细读来,竟然是这几个大字:如更一日虏骑未退,放散百官。翻译过来就是:如果明天敌人还是没有退军,那就解散政府,让百官逃跑吧。

百官乃是一个国家的政治核心,他们都走了,国家便没有决策团队,即便前方有战士杀敌,被灭掉也是早晚的事情。这个御批,便是束手就擒,下令亡国。

当时的宰相名为陈康伯,是一代忠臣,历史中,关于他的记载有许多。陈康伯一直以来都坚持"英勇抗敌"的国策,忠心不二,贤能清明,世人对其评价为宋代的谢安。在收到这封皇帝亲笔书写的御批之后,陈康伯当然不同意赵构的决策,但是并没有当即发作,而是私下里将御批烧掉,这表示出他坚决抵抗的决心,和作为一国宰相的担当。

一日已过,赵构静静等待天明,等待着消息,他想,若是未得来敌人退兵的消息,起码可以听到"百官已经解散"。然而,并不是,宰相还是照常入宫,当被皇帝问及为何不发布诏书时,陈康伯说"御批已经被臣烧掉。"面对着怒不可遏的赵构,陈康伯只是平静的对答"百官即退,主势孤矣"。即若是解散了政府,那前方必定军心动摇,恐怕会认为朝廷已然无心恋战,自己也不必再为国苦战。况且,百官一退,便危及君主的权势,严重的话,将亡国灭种。

一番对话下来,赵构仿佛也觉得宰相说得对,加上其他官员一同极力劝阻,皇帝终于收回成命。

宰相又主张:还没有真的经过较量,不能轻易得出不敌的结论,结果是怎么样,只有努力过才可以说。陈康伯进而劝谏皇上亲征,以鼓舞士气。赵构被各路大臣裹挟着,只能答应。

但是这边皇帝还没有上路,前方就传来消息:完颜亮遇刺身亡。赵构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

让我们再回来看看宋高宗赵构。虽然前方的战事告急已经取消,但是这三十几年下来的为君生涯里,挫折太多,麻烦也太杂,已经逐渐将他的内心击垮,没有了早年的英气。公元1162年,也就是这次亡国危机的第二年,赵构主动退位,理由是"倦勤",成为了太上皇。

当然,以上种种,只能说赵构性格中有懦弱的一面,并不能证明他是个"卖国贼"。《宋史》是这样评价他的,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当今史学家也说:宋高宗对金国,一直采取议和,是个投降派。但是,他同时不断解决着国内起义,兵变等事件,让国家得以稳定。

公元1187年,赵构在做了二十五年太上皇以后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这在中国历史中,也是少有的高寿皇帝。值得一提的是,政治方面少有作为(甚至有骂名,比如赐死岳飞),但是书法方面,赵构却非常精通,遗留下来的行书,草书,均与名家比肩。

关键词: 已经取消 终于可以 难以启齿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