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社会 > 正文

见美见富见未来!昆明市着力打造农旅融合发展新样板

时间:2022-10-25 07:36:30    来源:云南网    

彩色水稻绣出安宁温泉的多彩容颜

如果你是一枚吃货,这里适合你:核桃、红梨,以及坐在田野里喝咖啡,山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如果你是一位驴友,这里欢迎你:彩色稻田、百米花巷,漫步山水田园,定会让你忘记繁杂,不舍归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果你是一朵“后浪”,这里需要你:百年古村,容颜焕新,乡村振兴生机勃勃,期待你来大展身手。

这里,是春城昆明,今年夏天,周边的乡村旅游可谓火“出圈”。

600多年前,元代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描绘了人们对乡村生活的美好想象;600多年后,诗意昆明,正徐徐展开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保护开发重塑古村风貌

位于西山区团结街道的乐居村,依凤凰山麓,临水而建,有600多年村史,至今保留古建筑80多栋,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汉彝合璧古建村落。其“一颗印”民居是昆明最典型的民居建筑群落,与北京“四合院”并驾齐驱,被列入中国五大民居建筑类型。

走进乐居村,青灰的瓦片、剥落的土墙坯、还在出水的龙潭、绕村的护寨河,大乐居用照片一般的图景,记录着百年时光。

近年来,昆明市对古村落保护性开发,让古老的乐居村焕然一新。按照“修旧如旧、活化传承”的原则,乐居村在原地址、原层数、原风貌的基础上,对老房子进行修缮,同时整治好周边交通、环境,建成集历史、文化为一体的风景点。全村呈现了民宿、客栈、酒庄、茶庄、饭庄、面包屋、陶艺坊、刺绣坊、民族医药馆、民族曲艺馆、非遗传承街、空灵瑜伽室、国学堂、作家和画家工作室等20多种业态,“村在山中,林在村中,居在其中”,喝茶、听风、看日出日落……如今的乐居村枯木逢春,村落中一派生机盎然,山林中处处风光旖旎,成为寻找“诗和远方”的乡村旅游新宠。

西山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一批民族特色鲜明、文化底蕴丰厚的传统村落。为此,西山区不断推进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奋力让文旅力量成为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西山区已打造出核桃箐村、大墨雨村、乐居村等一批具有知名度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据悉,今年前9个月,西山区乡村旅游活力迸发,全区乡村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425.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86亿元。

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核桃箐村是一个彝族山区村寨,村子因大面积种植核桃而得名。这里青山环绕,绿水长流,森林茂盛,郁郁葱葱。作为西山区乡村振兴的试点之一,核桃箐村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和打造彩色水稻种植品牌,配套建设高空栈道、玻璃漂流、休闲景观大道等项目,加快农旅融合发展,打造乡村生态旅游景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进入核桃箐村,沿着村中石板小径一路向下走,彩色稻田呈缓梯状错落排列,以黑、红、白等五色水稻拼接而成的彝族少女、大象、蝴蝶等图案映入眼帘。

村内基础设施完善、道路平坦宽敞、人居环境优美,具有浓厚的彝族特色,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绚烂的彝族文化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往观赏。为满足游客需求,村内开起了农家乐、特色小吃店、农产品摊点,促进当地农户增收。

厚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山水田园美丽彝乡,核桃箐村丰年好风景。

以河谷、山景、植被、河滩为主要景观,用320亩彩色水稻打造彩色图案稻田,是欣赏溪水、自然山景的休闲观光区……

这就是宜良县的马蹄湾景区,得益于彩色稻田,成为热门“打卡地”。据悉,今年4月到8月,景区累计吸引近20万人次观光游览。多户农户开起了农家乐接待游客。

全新业态酿就香甜产业

2019年以来,面对农村“空心化”问题,安宁市雁塔村流转并盘活了67宗闲置农房、7000平方米集体建设用地,在保护传统民居的基础上,打造了6条主题各异的“百米花巷”,并植入非遗传承、旅行设计、婚纱摄影、餐饮、民宿等11个都市业态,建成电商平台、益农信息社、益农超市、游客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巷巷有花,户户飘香”,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安宁是“中国红梨之乡”,雁塔村也种植了800多亩红梨。农文旅融合的新活力和实验村的发展效应,正逐步转化为果农们的增收效益。

种植户张宝友家种了6亩红梨,每年这片红梨园,可以为他家带来4万多元收入。

村庄美、农民富。2021年,雁塔村农副产品累计销售额达270余万元,并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多样产品体验田园生活

五华区西翥街道大村社区以“稻田+咖啡”为主题,打造乡村自然风光与高品质休闲游体验模式的“麦和稻田”,在网上已经火“出圈”:蜿蜒的木塑路面延伸到田间,白色的咖啡屋和帐篷营地点缀着金色的麦浪,人们闻着稻香,喝着咖啡,体验惬意田园生活。

这个由大村社区党委和集体经济组织牵头,青年诗人、村庄规划师、文创设计师等青年人才共同策划的文创项目,春夏种水稻,秋冬种小麦。重建田野风貌,复兴“耕读”传统,让人们记得住乡愁,回忆起更多的农耕故事。

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正在追求一种回归人类本质的生活方式。据统计,“麦和稻田”周末客流量有200余人,月营业额逾10万元,远超以往农作物种植收入。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昆明市开发了30条温泉、赏花、采摘、摄影、民宿、美食等为主的特色乡村旅游线路产品,推出了近20个劳动教育基地与研学结合的旅游体验项目。通过旅行社各种直播助农惠农,营销农特产品,推动农庄与露营相结合的野奢营地新业态。下一步,将继续树立昆明旅游新形象,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推出农旅融合新产品。

云报全媒体记者党晓培

关键词: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