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社会 > 正文

全球讯息:从事30年文检工作,他成为“细节猎人”

时间:2022-08-09 17:44:42    来源:云南网    

2003年,一起涉案金额高达360余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诈骗案在昆明发生。犯罪嫌疑人使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设备,伪造银行重控凭证,骗过层层监控后得手,且反侦查意识极强,几乎没有留下太多破绽,侦查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相关资料图)

文件检验,成为了案件侦破的重要突破口。“既然疑点存在于文件中,那真相也一定藏在文件里。”面对毫无头绪的线索,时任昆明市公安局刑事侦查研究所文检实验室主任的段强没有就此气馁。他认真分析案件物证,确定侦查方向,通过仔细对涉案的重要凭证、印鉴、相关人员笔迹进行反复检验,最终依靠文检技术成功侦破案件。

段强的工作镜头 供图

类似这样的案件还很多,正是靠着这种不气馁的钻研精神,段强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文检专业技术作用,为侦查破案提供技术支持,为案件诉讼提供证据。在昆明公安近期开展的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中,段强积极主动参与重点地区案件现场勘查及检验鉴定工作,充分发挥文检检验、声纹鉴定专业优势,为案件侦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沉心磨练细微之处见真章

30年来,段强的从警生涯没有轰轰烈烈的经历,但因为他的加入,无数藏在暗处的真相才得以浮出水面。2022年,段强被评为“昆明市公安局刑事技术侦察专家”,对他来说,这项荣誉是对其工作的认可,更是文检工作中的一个里程碑。

如今,段强已是云南省最资深的文字检验专家。从一名普通的文检技术人员,到如今昆明市公安局市级刑侦技术专家,他不仅在多起重特大案件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也用大半辈子的时间见证了文检技术的发展。

1989年7月,年轻的段强背着重重的行囊一路北上,几经辗转终于抵达了位于沈阳的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成为了一名文检专业的学生。

段强的工作镜头 供图

“文检工作要从细枝末节中发现线索,我的性格刚好适合做这类工作。”段强表示,虽然他也是一名刑警,但因为好静的性格,相比“刀光剑影”的一线战斗,幕后工作似乎更适合他。

段强介绍:“这项检验技术没有捷径可走,也缺少一些可以对照的实验数据,检验过程中主观因素很多,经验性很强,提升技术能力的唯一方法就是多做案件,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文检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几乎没有可用的精密仪器,双眼就是最好用的“工具”。护照真伪、印章制作、污损文件、纸张检验、文件内容分析、书写笔迹、印刷文件检验……靠着肉眼,文检员们从细枝末节中寻找线索,查明真相。正是通过对这些“时代产物”的一次次检验,段强累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也为此后的工作奠定下了良好基础。

潜心学习做不服输的“前浪”

“指尖”时代的来临推动着人们加速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科技也呈现出了跨越式发展。在这波洪流中,刑事科学技术随着各类尖端仪器的加入带来了变革。高仿真的印章、以假乱真的文件、难辨真假的票证......各类违法犯罪也呈现出新的“时代印记”,文检工作“肉眼识别”的检测方法不再有效。

在段强的工作台上,曾经常用的放大镜、显微镜落上了厚厚的灰尘,取而代之的是有着丰富光源、放大倍数可达百倍的各类高尖端仪器。“如果不进步,我就会像当年我们用的那些‘老仪器’那样被时代淘汰。”

与同部门的年轻同事相比,段强掌握新仪器、技术的速度相对较慢,为了加快进步的脚步,他常常一个人默默在工作台前练习操作,甚至将身份转变,把自己曾经的徒弟当作新仪器操作的“师父”,一遍遍请教问题。

再过4年,段强就要退休,之所以身上还带着这股韧劲儿,都缘于他长在骨子里的拳拳忠诚,缘于他对文检工作的深深热爱,缘于他对人民群众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段强以踏踏实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云南网记者赵岗

关键词: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