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安徽织密稳就业“服务网”|焦点

时间:2025-09-21 09:18:48    来源:中安在线    

9月19日,23岁的周梦辉在滁州某商场查看雪花啤酒的陈列情况。今年6月,他从合肥大学城建学院毕业,如今在华润雪花工作。“现在的工作我很满意!”周梦辉说,“去年下半年起,辅导员经常发各类招聘信息,这份工作是我通过辅导员了解到的。”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安徽省聚焦重点群体、优化服务供给、强化政策支撑,通过实施就业岗位挖潜、困难群体帮扶、就业服务升级等一系列举措,推进稳就业民生实事,力争破解“就业难”“招工难”问题,为全省就业形势稳定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资料图片)

靶向发力 筑牢重点群体就业“压舱石”

针对高校毕业生这一就业重点群体,安徽精准施策,着力缓解就业压力。在帮扶困难毕业生方面,多部门联合推进求职补贴发放,实现线上“一次不用跑”、线下“最多跑一次”的便捷服务,减轻低保家庭、残疾等困难高校毕业生求职经济负担。

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减轻了学生们求职时的交通、餐饮、住宿方面的经济负担。经过辅导员的提醒,周梦辉和同学们申领到1500元的求职补贴,“跨城面试时不再为路费担忧了。”

截至今年7月底,安徽已累计向8.3万名2025届困难毕业生发放补贴1.25亿元,为他们顺利求职“保驾护航”。

同时,政企校协同搭建招聘平台,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毕业前我拿到了四五家企业的录用通知,由于薪资待遇、工作内容等原因,我选择了华润雪花。”周梦辉讲述他的求职路,辅导员几乎每天都会发招聘会和企业招聘信息,遇到本专业的相关企业来招聘,学院还会提供场地,引导学生参加企业招聘宣讲会。

招聘会举办场地也有所延伸。合肥市人社局在商场、市民广场等地举办招聘会,结合季节特点优化服务。夏季高温时协调商场免费提供场地,既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又为企业节省招聘成本。春节前后则走进农村集市“主动走出去”,拓宽招聘覆盖面。

对于技工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徽持续加大资助力度,2025年以来已累计资助22.15万人次,各级财政拨付资助资金4.05亿元,通过“应助尽助”减轻学生求学压力,为其毕业后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供需对接 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为破解社区劳动者“就业难”与小微企业“招工难”的供需矛盾,安徽持续升级“三公里”就业圈平台功能,实现“求职底数清、招聘岗位清、对接效果清”。今年1至7月,通过该平台已促进7万人实现就近就业,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工作。

针对零工群体就业保障问题,安徽出台《安徽省公益性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运行指引》,加快推进线下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截至8月底,全省已建成零工市场81个,累计服务零工求职者33万人次,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稳定的求职渠道与权益保障。企业层面也积极创新招聘模式,兼顾效率与精准度。

安徽福耀自去年12月启动招聘,通过公司自主组织、校园招聘、招聘APP线上推广等多种方式揽才。目前已组建多个200人规模的招聘群,计划招聘900-1000人。今年上半年已招录300多人,岗位月薪达8000元左右,招聘将持续至2026年。

同时,线上招聘模式逐渐普及,学生可通过线上渠道充分了解岗位信息后再投递简历,提升双方沟通效率。

扩容赋能 多举措促进“双向奔赴”

安徽坚持就业“长”在产业上的工作理念,强化产业、创业、就业“三业联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实施就业岗位挖潜扩容计划和优薪优岗赋能计划。2025年全年计划挖潜扩容就业岗位110万个以上,截至目前已挖潜岗位90万个左右,为就业市场提供充足“岗位储备”。

针对当前就业市场存在的一些企业“招人难”和部分求职者“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安徽正在实施扩大重点群体就业社保补贴范围等援企稳岗扩就业政策举措,并于9月份启动2026届困难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发放工作;同时加快零工市场建设与“三公里”就业圈线上线下融合,拓展就业帮扶、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一站式”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就业服务质效。此外,还将稳步推动助学金调整政策落地,建立资助数据与就业、社保数据比对机制,规范资助行为,持续巩固稳就业民生实事成效。

从政策帮扶到服务升级,从岗位扩容到供需匹配,安徽正以扎实有力的举措,持续织密稳就业“服务网”,让更多劳动者实现“好就业”“就好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稳定活力。(记者 徐慧冬)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