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民生 > 正文

延安在抗战时期就有了13万两黄金,这些黄金是从哪里来的呢

时间:2022-03-25 09:54:41    来源:腾讯网    

都说“盛世买楼,乱世屯黄金”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的确,在很多老一辈人的心中,黄金是保值和容易升值的东西。不过,如果说到延安在抗战时期就有了13万两黄金,很多人肯定会不信,但这件事情确实是真实存在的。有的人很好奇,这究竟是哪里来的那么多黄金呢?

如果对数字模糊的话,我们不妨将13万两的黄金换算成800万美元,这也是一笔不容小觑的巨资。即使按照今天的金价来说的话,这个价值也真的是不可估计。退回到几十年前,如果是以1942年的粮价来算的话,这笔钱也可以购买五六亿升小米或小麦。要问这笔巨资的出处,正是著名的山东省胶东。

山东胶东位于山东招远,作为曾经的黄金矿都,多年前,它的黄金产量始终是位列前茅。即使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也是紧盯着这块“肥肉”,妄想独吞这块土地。在胶东,玲珑金矿更是从上千个矿洞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产量颇高的一个金矿。或许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这个金矿就成了日寇们最梦寐以求的东西。

1939年,当日本人带着各种武器到达山东之后,他们就火速占领了玲珑金矿,加速了侵略中国的步伐。为了早点提炼黄金和支援前线,他们更是开了一间可以日处理150吨的选矿厂,高峰时期,日方的雇员更是多达一两千人。

彼时的玲珑矿场早已被日本人保护得很严实。比如,他们除了在矿洞周边加设了岗哨,也驱散了四周的百姓,还加派了大量的伪军和日军驻守。反观缺衣少食的八路军这边,他们正处于弹尽粮绝的处境,更急需一大笔经费来补充火力。

结合当时的形势来看,单靠蒋介石拨款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候,他们只能靠自己另谋出路。在这种情况之下,黄金变成了最快变现的渠道之一,与此同时,玲珑金矿也成为了他们的主要目标。

在矿工有序带领之下,部分活跃在沂蒙地区的地下党员也曾伪装成矿工从内部夹带出值钱的金矿石,这虽然不失为一个良策,却不算是长久之计。因为时间一长,聪明的日本人就发现金矿的出矿量在日渐减少。多方查找仍旧找不出原因,日寇方只能加派人手去审查每个和金矿相关的环节。所幸的是,敌人并没有查出任何一名八路军同志。

这时候,被夹带而出的黄金又去哪里了?除了自用之外,大多数的黄金会转送到延安等艰苦地区,变换成前线战士们所需要的棉衣等物资。不过,从沂蒙山区到延安这遥远的路途还是会布满千难万险。早在1941年,日军就曾偷袭过运送黄金的我方部队。事实上,他们的每一次突袭就是早有预谋。

这时候,不怕死的八路军人就会和敌人斗智斗勇,克服重重难关去完成运送黄金的任务。纵观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以苏继光为首的战士都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运送黄金到延安。

他们中的有的人会在腰上缠上一圈黄金,有的人会在裤子或鞋子里带上为数不多的金矿石,更有途径沂蒙山区的将领会帮助他们运送黄金。通过这种古老的人体运输方式,他们逐渐像是蚂蚁一样将13万两黄金一搬而空。

然而,令人气愤的是,日军从招远掠夺的黄金早已超过了13万两,至于这个具体数额,几乎没有人可以说得清。据《玲珑金矿史》记载,在日寇占领招远的期间,他们的黄金交易总量达到了约17吨。时隔多年,一直默默伫立在中国土地上的玲珑金矿窥视着中国土地上发生的一切。在1945年的8月21日,这位“巨人”才顺利被我党夺回。

结语:为了庆祝这个消息,相关领导人更是通过新华广播电台大声向全国群众宣布“玲珑金矿解放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这座被誉为华北第一大金矿的金矿终于结束了它那曲折离奇的命运。在历史舞台上,或许它也曾发出过一声声沉重的叹息,只不过,在抗日战争那段混乱时期,日寇的掠夺让它变得遍体鳞伤和无力反抗。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梦寐以求 亘古不变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