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民生 > 正文

刘邦进咸阳,张良起了什么作用

时间:2022-03-19 19:07:10    来源:腾讯网    

刘邦进咸阳,张良起了什么作用张良是韩国贵族,深谙兵法,又懂政道,还得了《太公兵法》之书,他对于整个战局的把控和关键要点以及人心的收买都起了关键作用。

战局:打什么不打什么

自古以来,打仗下什么城不下什么城都是有一定定数的,有些城必须下,因其处于战略要道,不下不行;有些城便可有可无,除此之外,先下什么后下什么也是有讲究的,须知战场上瞬息万变,一个不留神就有可能由胜落败,这都是常有的事。张良的重要性就在于,他知道该打什么,也知道什么该放弃。刘邦刚下南阳的时候,秦军退守宛城了,这就是一个问题:宛城打不打呢?有两种思想。刘邦想直奔咸阳,张良却说不可。宛城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失去宛城,粮草难补给,军心动摇,更可怕的是,宛城的地理位置,可能会给刘邦军的背后横插一刀,到时腹背受敌,悔之晚矣。刘邦听进去了这个劝告,果然后收服了宛城。

人心:是一定要收买的

张良之功,还在于其善于把控老百姓的心理,他深知百姓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此时刘邦军入南阳,百姓无不苦秦而憎恨于之,此时对于人心的收买就显得极其重要。但不是每个人都想得到这个。张良此番,正是显出了他的谋略。他对刘邦说,此处进入南阳,宛城,切不可作乱,而要善待百姓,人心自然会归附。刘邦然之,百姓果然对刘邦军感恩戴德,不战而屈人之兵,大抵如此。自古以来,投降和用心归附就是两回事。能够收买人心至此,张良之才也。

关键:往往核心就那么一个

张良的一大优势是,他总能看到事物的核心点。刘邦进军峣关的时候,已是秦朝的最后一个门户。此时赵高作乱,被子婴杀死,另夷其三族,自己此时只称秦王了。他派兵守住了这最后一道门户。按说已到了这最后的时刻,刘邦想要直取咸阳,与之硬碰硬也没什么问题。但张良不一样,他看到了问题的关键点。皇帝(秦王)派出了最后一只队伍,这只队伍守卫秦王的心是很强烈的。此时硬拼未必有好结果。但此时其内部倒不是铁板一块,不如派人重金贿赂守将,不战而屈人之兵,可也。刘邦照做,果然守将同意了。但他提出要与刘邦合兵一处,一起攻打咸阳。刘邦很高兴,但此时张良又看出了不同,守将同意,但他之所以要合兵,是底下的人不一定同意,他要靠我们来镇压他们。这等心力,非一般人及也。他立刻提出,应该马上攻打其军,攻到其服为止。不用说,他又成功了。这就是张良的心力。

张良这个人,将时局看得很透,如果说在战场上的抉择只是他军事实力和战谋的表现的话,那么他对人心的参谋以及战局的谋划都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能够看到常人所不能看到的东西,而这源于他的军事积累和自身的洞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靠的是对人心的把控和自身的强大啊!“吾不如子房”,何人又如子房也?得一子房,得三分之一天下,得一子房,得万民之心也。加油吧。…!

关键词: 地理位置 不战而屈人之兵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