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民生 > 正文

魔幻!西安新房涨幅全国,二手连跌5个月,背后的真相是……

时间:2022-03-19 14:37:32    来源:腾讯网    

2016年后,西安楼市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房价连涨60多个月。

一路上扬的房价让上车早的几乎都实现资产翻翻,持续观望的只能望房兴叹。

不过,最近各方市场数据却令人迷惑。

PART 1

迷惑一:70城数据,新房领涨,二手房下跌。

前两天,国家70城房价数据公布,西安的新房、二手房却让人有点看不明白。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

从上面这个图可见:2021年11月,西安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指数连续上涨68个月,2021年12月首次出现下降,1月份持平,但2月份环比涨幅却高达1%,领涨全国

二手房在经历去年两批次指导价后,终于在去年10月份开始环比下降,今年1月份持平,但2月份继续环比下跌0.3%!

数据可以说是扑朔迷离,新房涨价,二手房持续下跌,在金三银四前,这究竟意味着楼市要回暖了,还是会继续横盘?

PART 2

迷惑二:新房、二手房成交量暴增?

单纯的价格环比变动已经难以直接反映市场现状,我再来看看机构统计的新房、二手房成交量价。

根据天正顾问的数据,2月份西安二手房成交3113套,环比上升620%!

但同比去年2月下降27.2%,此外,价格其实也是环比下降5.83%,说明二手房当下的情况就是降价走量,而且依旧没有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再看新房的成交量价变化。2月份整个大西安成交量环比增长148%,而且同比去年2月增长57%,但成交均价(15404元/㎡)环比下跌3%。

发现没有,新房的机构统计数据和70城数据出现了背离!这应该是数据统计口径的问题:

70城数据统计的是行政范围,机构统计的包含西咸新区等区域的数据。合理的解释是:

西安主城区的新房价格在高地价下,房价涨幅不小,但西咸新区等外围区域成交价下降。

PART 3

疑问:西安楼市的市场现状究竟如何?

基于前面的分析,可以对当下市场得出三点结论:

一、从成交量看,西安自疫情后,新房、二手房成交量都有所回暖。

新房主要是网签数据滞后,二手房主要是基于1月疫情的低基数,市场尚未完全回暖。

二、从价格来看,二手房进入以价换量的阶段新房主城价格上涨,外围区域下降。

主城区新房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大量高地价改善项目带来的,外围区域的降价则和去年限购范围扩大到能源金贸区、沣西部分区域相关。

三、从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关系看,二手房现在均价反而比新房低,二手房在近半年的下跌后,目前价格水分已经没有多少。

以大明宫板块为例,最近推出的新房,1.9万起的毛坯价加上装修包基本就在2.2万了,而周边的次新房(没有指导价)目前均价也不过1.9-2万。

PART 4

从上面市场现状的判断来看,西安接下来很可能进入横盘通道。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一、从全国看,对房地产的定位和预期已经改变。

当下房地产对经济的“负外部性”已经大于正外部性。坚定看涨和投资的已经不多。预期一旦形成是很难扭转的,包括前两天中央金融委的利好其实也更多是托底作用。

二、从城市看,西安发展从“高速粗放期”转向夯实。

过去5年,西安优先发展的是城市基建、人口吸纳,这个过程是立竿见影的。

但接下来,西安都市圈的整合,秦创原、高新三期招商引资的落地以及产能形成,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等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三、从楼市看,西安新房、二手房高速发展期已过。

当下西安新房改善化已成定势,其客户基本都是二次置业,而二手房主要容纳大量首次刚需置业,当下二手房流动性降低也会限制新房成交规模。

PART 5

面对这样一个“横盘”的市场,作为购房者,应该何去何从?

当下的横盘依旧建立在西安新房供需依旧紧张的基础上,尤其是主城区还是供不应求。

此刻的横盘其实反映的是:房还是缺的,只是购买力不足,但即便缺房,大家也冷静了,不至于出现前两年,新房摇不上,二手房倒挂三五千的情况。

接下来的横盘,反而有利于补城市经济、居民收入的短板,不过在供不应求下,5%-10%的年涨幅还是有的。

对于自住购房者来说,在政策鼓励、利率下降的情况下还是可以上车的。但是,整体市场的横盘微涨,也不排除部分区域、产品的下跌,这也是和过去5年买啥都涨的区别。

对于业主来说,资产涨幅很可能跟不上时间的折旧,于是衡量房子的地段、房龄,进行资产优化盘整成为必修课。

对于投资来说,如果还在2套限购内,二套一定要兼顾自住改善,如果纯投资,那就是500万、千万以上身家的人群,作为资产配置的一个选择罢了。

—结语—

当下西安楼市,你是看涨还是看跌,欢迎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关键词: 供不应求 环比下跌 西咸新区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