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民生 > 正文

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为何值得历史大夸特夸,带你看看当时这有多难

时间:2022-03-17 06:51:12    来源:腾讯网    

秦朝只是统一了一个度量衡,为什么历史要这样大夸特夸。我们很多人可能完全没有思考过统一度量衡有多难,千万不要用现代人所属的环境去思考古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有多难,能看得让你怀疑人生,让你感觉这件事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然而我们伟大的始皇帝,他做到了,他就是历史造就的神,这件事在422位皇帝中,只有他能完成。

完成统一度量衡,主要围绕两个问题,第一次是定标准,第二次是执行。先说定标准,现在国际单位制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国际单位定义的每一次改革都是人类科学理论和技术进步的体现。

但是在当时要定标准,首先谁来定?始皇帝自己不可能,第一他没这个时间,第二他也不懂单位,他既然下了指示,下面就得有专人来研究这个事,也就是李斯丞相为首的这一班官员。单位必须方便生活生产使用,如果把一米定成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可以不?可以,但是没有人用,就像量房子的高度,你不会用光年来计算一样,这就得有专业的人来提见。

把商人找来问问他们买东西过秤怎么算最方便,把工匠找来问问他们打造兵器的时候怎么量长度。然而只问咸阳的商人和工匠肯定是不行的,六国故地各有各的习惯,还得把这些地方的人也都找一些调查调查情况。

按现代来说,一份政令从征求意见到形成具体的文稿,一两年可能就过去了。始皇帝的那个时代,别说形成文稿了,这帮人书面意见从各地到咸阳就得一两年。

然后我们再来说执行。这个就更难了,别以为上级发出一个命令,下级就会乖乖的执行。如果你这样想啊,说明我党和我国政府的执行力强到让所有人都认为“令行禁止”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仅以我国为例,我国现有34个省级行政区,300多个市,1200个县,四万个左右的乡村街道。村大概就有180万上下,那一到命令从北京出发,首先传到各省委书记和各省长的手中,然后每个省在传达到各市委书记和市长的手中,然后再由市传到区县,区县在传到村街道,村街道在传到每一户人家,这是现在的命令传达方式,我们把场景换到秦始皇那个时代,诏令从咸阳出发。

第一个问题来了,谁去发?现在是有专线网络、专线电话,拨个号敲敲键盘的事,古代可没有这玩意,只能用人去送。那么发诏令的人是否可靠,他有没有可能半路偷偷把诏令给换了,或者是疏忽大意,把诏令给丢了,这就得有个特别的措施来封装诏令,制定丢失和私改诏令的惩罚,这样去送招令的人才会小心翼把陛下的诏令当回事。

然后是诏令从咸阳出发了,第二个问题来了,走哪条路?秦代可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也没有导航系统,你想象一下你现在关掉手机,把你扔到隔壁市任意一个地方,要求你以最快的速度开车回来,你怎么办,看着眼前四通八达的入口,你怎么知道哪一条道往哪里走呢,秦代的人也一样。于是秦的直道系统发挥了作用,每条直道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确定的,驿卒很容易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

诏令终于上了郡县的路,第三个问题来了,秦代没有汽车只有马,人能要吃饭马要吃草,吃的从哪里来。建了高速公路得有服务区吧,所以驿站系统安排上,保证驿卒和驿卒的马能够吃饱,有地方过夜,直至完成任务。

驿卒到了郡县求见郡守,紧接着第四个问题又来了,你说见就见么,你现在去省政府说我要见省委书记,你看门卫放不放你进去。你说你是咸阳来的信使,我还说我是大秦丞相李斯呢,郡守大人忙得很,你有证据吗。于是驿卒必须有相应的识别标志,要么是装束,要么是信物,总而言之得让人一看就不敢拦。

驿卒终于看见了郡守大人,承上了秦始王的圣旨,到这里驿卒就已经没他的事了,他可以拍屁股走路回家了。第五个问题就来了,郡守拿到圣旨,他可以选择执行或者不执行。你会问这还会选吗,不执行圣旨难道不要命了。那你得看这个圣旨是谁的,什么时候,为了什么事,对什么人下的。慈禧太后当初对万国宣战,东南各省总督巡府搞了个东南互保,说宣传诏书是“乱命”,李鸿章直接说“粤不奉诏”,然后呢,没然后了,后来慈禧太后还不是得好吃好喝的伺候李宗棠,只望他帮忙撑着大清这风雨飘摇的破屋子,他敢砍李宗棠吗。说白了对中央的威信有要求,始皇帝的威信是奋六世之余烈、横扫六合积累下来的。造长城立金人修阿房,封禅泰山巡游天下焚书坑儒,这才使他树立起赫赫的威信。

这很有点像经济学里的“信心”,这玩意很悬,没法说,但他偏偏是整个市场的基础。只有人们有信心,那一切都好说,可是如果没有信心了,那就山崩海啸。地方对中央也一样有“信心”的概念,地方如果相信中央稳定,相信中央能决定自己的生死,那地方就会忠实的执行命令,否则看看晚清东南大员,看看唐末诸镇节度使,再看看大殿上撞钟都没人鸟他的崇祯皇帝,老子就不执行,你能拿老子怎么滴呢。

崇祯和慈禧没有办法,但史皇帝就是有办法,你不听话,自有大把听始皇帝的话的人来砍你的头。于此郡守老老实实的召集属官,跟他们讲,咸阳那边陛下来了旨意,你们看一看。

第六个问题来了,怎么执行?谁去跟下面的百姓黎民通知?现代这个不是问题,有网络,有基层干部,大伙都识字,你贴个布告出去,谁都能看懂上面讲的啥。秦代呢有几个人识字,讲难听点那会儿基本只有当官的识字。你写个布告贴出去好吗,老百姓看着你弯弯绕绕画了一大堆蝌蚪文字,你讲的是个啥子。

而且那会纸都还没有呢,连始皇帝批阅的奏折都是竹简,你想要贴布告你拿啥贴,只有布帛。那个时候布帛是可以当钱花的,皇帝赏赐都会在书上记载,某年某月某日赐某人布若干匹,你会拿钞票来写布告吗,估计刚贴出去就被偷了。于是主要的宣传方式必定是口耳相传,郡守和属官们开始往下摊派任务,某某地你去通知,某某地他去通知,不得有误。

这些人到了基层的地方,准备继续往下派摊,第七个问题来了。在郡城里大伙都认识你,你是给郡守大人干活的主簿先生嘛。可是到下面的村子里,老百姓认识你是谁吗,你进了村子狗都不认识,搞不好狗这一关你都过不去。你必须得叫上刘邦一开始当亭长的这帮人,这帮人才是地面上大家都熟悉的面孔,得让他们给你背书。你说话是不管用的,他们说话才管用,你自己讲一遍,他们跟着念一遍,老百姓这才知道,哦这是上头的意思,以后单位要统一了。

你可以拍拍屁股回去给郡守大人交差了,第八个问题又来了,始皇帝砍得了郡守的头,郡守砍得了你的头,底下的万民百姓呢,天高皇帝远可不是说出的而已,咸阳离我们万八千里,皇帝老儿说什么,我只当放屁。天下那么多人,他管得过来吗,命令都念过一遍了,大伙都听到了吗,都当回事了嘛。什么叫法不责众,什么叫皇权不下县,指的就是皇帝的命令最多在县太爷那里大伙念一遍,完了钦差回去复命,大伙该干嘛还是干嘛,刑部还真能把百姓都打进大牢里去嘛。

你想想你所在的公司或者单位,最大的总经理或者书记发话要求这个那个,那个这个,你的主管领导赶紧把你们圈起来开了个会,传达了指示精神,开完之后你是不是也经常不当回事呢。

人都是懒骨头,踢一脚才会动一下,三皇五帝到如今都没变过,始皇帝在咸阳说要统一度量衡,他说统一就统一啊,我家这地方一斤就是七两,从我爷爷的爷爷那辈起就是这么做买卖,你突然改成一斤十六两,我上菜市场买米,张嘴前还得在脑子里先倒腾一遍单位,多麻烦啊,我才懒的改呢。于是就得有人在菜市场继续贯彻皇帝的意志,盯着大伙讨价还价的过程,给每一个还没听到圣旨的人再念一遍圣旨,卖米的不准用老单位标价,否则罚你的钱,买米的也不准用老单位砍价,否则打你板子。而且命令层层下达到这一百多万村长,每个人都能上心去守着菜市场吗?那四万多乡长能盯住这一百多万村长吗?如果盯不住那命令就是一纸空文,那国家也就是一个松散的组织,上面玩上面的,下面玩下面的。

所以为什么之前疫情期间反复强调基层的执行力,为什么部队也要讲支部建在连上,为什么总是说思想建设是我党我军致胜的不二法宝,意思就是不要总当宣传口的东西是废话套话,不要一听就急得开骂,好好过过脑子,里面很多大实话的。

放在21世纪的社会里这都是奇迹,全世界也就这么一个国家,有这个级别的执行力,始皇帝在两千多年前用相似的执行力干成了让天下万民写同一种字、用同一种单位的事情,难道不值得史书大写特写吗。

关键词: 统一度量衡 高速公路 那个时代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