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民生 > 正文

秋木沟如此偏僻,即便是在秦岭里面,这样的地方实际上也不多见

时间:2022-03-16 05:31:11    来源:腾讯网    

远村行走,寻访中国最后的山村,这是专业行走关于秦岭柞水秋木沟第1篇图文。

秦岭秋木沟沟口太窄了,连一块勉强可以停车的地方都找不到,前前后后转了一圈,最后实在没办法,我们只得把车停放在这棵树旁边。

树旁边这块地,有人专门翻过,到底能不能停?友人怪下了车,问过了远处干活的当地人,人家说没事,你就停吧,那地方种不了庄稼,地里面全是石块。

友人鱼·绕一点路程才行

时间是2022年3月5日上午9时56分,除了友人怪之外,这次一同进山的还有友人鱼。

友人鱼已经很久没有与我们一起进山了,表面上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时间,其实他是走怕了,怕我选的地方,又像黄柏岔沟和东观音山一样难走。

我们本次要寻访的地方,其实就在停车的小河沟正对面,但要想去这个地方,还必须从前面那座便桥跨过去,绕一点路程才行。

看得仔细的朋友,会发现左边,也就是便桥对岸,其实还有一条上山的水泥岔路,那条水泥岔路通向娃鱼沟,娃鱼沟我们还没有去过,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秋木沟·是从这里进吧?

过桥的时候,桥对岸一栋新房子里,主人悄悄探出了半个身子,对方大概以为我们是下乡的干部吧。为了打消对方的顾虑,我连忙大声喊道:“秋木沟是从这里进吧?”

“对!对!对!”主人应道。秋木沟沟口这几户人家,不但房子翻新了,房前屋后也打整得十分干净。不过,这样干净的地方,却并不是我们的寻访目的地。

我们想去的地方,一般是在这种道路的尽头,这种道路的尽头,才有世外桃源般的山村。

进入秋木沟的路是小路,贴着河道而建,只能行一人,踩得很瓷实,路前方的电线杆处,我们看到了一个背着背篓的人正在歇脚。

老人家·背篓背的是啥?

背背篓的是一位老人,打着绑腿,戴着绒帽,我们走到他跟前时,他休息够了正好起身要走。

“老人家,背篓里背的是啥?”

“一点洋芋。”

“秋木沟里面,还住得有人没?”

“有,人不多了,就几户人家。”

对方要赶路,我们就没有问更多问题。望着老人离去的背影,我又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中,我看到洋芋上放着一把刀,刀把上裹着破旧的布条,老人手里拿着一个粪勺,勺子翘得老高。

三人行·我一般断后拍照

与背洋芋的老人告别之后,我们就正式进入秦岭秋木沟了,友人鱼在前面开路,友人怪紧随其后,我则断后拍照。秋木沟的路,就在土地和小河沟中间,站在路上看:

左边是一块一块的梯土,次第抬高,看得出来,都曾经被人仔细料理过,长过庄稼,结过果实,满载过希望,而且至今依旧如此。

右边的小河沟里,溪水时有时无,在有水流动的地方,可以看到水非常清澈,一旦水池子稍大一点,里面还游动着一尾尾的细鳞小鱼。

路好走·这地方选的不错

秋木沟是条非常狭窄的山沟,两旁的山体全是石头,石头上稀稀拉拉长着一些小树苗和灌木。“这地方选的不错,地方偏僻,路还不难走!”友人鱼一边走,一边对我提出了表扬。

我也喜欢秋木沟这个地方,即便是在秦岭里面,这样的地方其实也不多了,真不知道我们会在沟里见到怎样的景象?走了约有百十米,我回头看了看,远处就是我们停放车辆的地方。

关于秦岭秋木沟更多的故事,可以关注“专业行走”,我们下期再见。

关键词: 这个地方 至今依旧 我们看到了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