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2月,太行山来了中央巡视团。团里一个22岁的小姑娘引起了不少人注意,彼时为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的左权,也注意到了她。
这位22岁的小姑娘来自于北京,名叫刘志兰。一二·九运动时期十分活跃,是北师大女附中的“民先”队长。正是因为满怀热情,在卢沟桥事变后,她毅然投身于革命,辗转间到了延安。
样貌出众、满怀热情的刘志兰到了延安后,还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即便当时举国皆战,但女战士依旧比较少,而刘志兰这样的美女就更少了。
所以在延安,一群人将刘志兰、浦安修、叶群称之为“延安三美”。
刘志兰
其实刘志兰的样貌不单单在延安排的上号,即便是在北大师范大学女附中里面,她也被称之为“七仙女之一”。所以这次到了太行山,引来大家的关注,也是一件正常的事。
而左权注意到她,更多还是因为她是中央巡视团的一员。
除了左权之外,其实还有两个人注意到了刘志兰,这两个人就是朱德、康克清。在军队中,两个人是出了名红娘、月老,撮合了不少人,所以他们也十分关心左权的个人问题。
左权一岁半丧父,从小就忙着给家里打猪草、放牛,吃了不少苦。
11岁那年,左权得知袁世凯签了“二十一条”的消息,气得他写下了“毋忘五九国耻”的标语,还
在村里面进行反帝国、反袁世凯的宣传。
少年强,则国强!年少的左权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后,产生了要改造社会、投身于社会变革中的想法。18岁的他投笔从戎,来到了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从此走向了一条坚定地革命道路。
后来他考上了黄埔军校,成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毕业后被保送到苏联留学。回国后,他被任命为红新12军军长。他从未停下革命的脚步,一步步向前。为了革命,左权曾表示:
“我愿意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奋斗。”
他的确牺牲了太多,从19岁离开家乡,到1939年,他一直孑然一身。但他经历的,却是许多人未曾经历过的。从中央苏区、长征,再到抗战前线,左权经历了革命军人经历的所有艰苦。
所以他曾对母亲说:
“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没有铜板。过去吃过草,现在准备还吃草!”
左权(左二)、刘伯承(左三)和文工团的同志们
正是这份决心,让他深受人民和同志的爱戴。可他毕竟是个人,也需要人来关怀、照顾。正是出于这点,康克清提议撮合刘志兰和左权。在征得左权的同意后,两个人就开始给刘志兰做工作。
一天傍晚,朱德正巧碰到在河边散步的刘志兰。朱老总微笑着问:
“小刘啊,你去哪里?”
刘志兰敬了个礼,说:
“首长,没什么事,就随便走走。”
朱德想起和妻子说的事,决定探一探她的口风。所以朱德说:
“那我们一起走走,聊聊天,好不好?”
刘志兰没有拒绝,两个人就边走边聊,越聊,朱德越觉得她不错,挺适合左权的。所以朱德话锋一转:
“左权同志可是个好同志!工作起来就像个‘拼命三郎’。”
朱老总红军时期
朱德还说了左权一些趣事,这让刘志兰放松了不少。心里对朱德说的左权首长,又多了一些印象。这时候朱德趁热打铁,继续说
:“他忙着工作,个人问题到现在都没有解决。都34岁了,还打着光棍。”
原本还只是当成趣事听的刘志兰,哪里不明白朱德意思,心里“咯噔”了一下。但实在脸皮薄,就继续听朱德说了下去。
“小刘,你有没有对象呢?”
朱德事先都已经打听清楚了左志兰的情况,所以得到刘志兰“没有”的回答后,就知道这件事有戏。他笑着问
:“你看左权同志怎么样?”
就这样,在朱德、康克清的牵线搭桥下,左权和刘志兰慢慢熟悉了起来。2月上山,4月16日就结了婚,这么短的时间,除了彼此了解了性格、爱好之外,其实刘志兰对左权的感情并不太深。
刘志兰说:
“我那时候的小资情调还是很浓厚的,虽然22岁了,接触的人很多,但没有和任何一个人恋爱过,也没有对什么人有过好感。”
也许就是缘分,这次到了太行山,经历朱德这么一撮合,刘志兰反而答应了。结婚后,左权和刘志兰都忙着工作,待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一年后,他们的女儿在八路军总部出生。
但左权实在太忙了,很少有时间回来看她们娘俩,这让刘志兰生了闷气。
左权也不恼,拿起炕头上的脏尿布去河边洗干净、晾好,又端起碗给孩子喂米汤。等到刘志兰气完全消了,他才挨近她慢慢解释说前线战事吃紧,当下时局紧张,希望刘志兰能够理解他。
刘志兰也是个明白人,并没有怪左权。等到孩子满月后,正巧碰上朱德五十五岁寿辰。战友们给朱德送了一段红布匹,他二话没说,就让刘志兰拿去给孩子做一个小被子。
左权
孩子满月,也该起个名字了。这时候彭老总说:
“伯承的孩子叫太行,我看就很有纪念意义!你的女儿就叫太北吧。”
孩子出生在辽县,是太行山的一部分,辽县所以也被称之为太北区。左权想了想,点了点头。说:
“好!”
从此他们的第一个女儿、也是唯一一个女儿,取名为左太北。
随着形势好转,刘志兰接受了新的任务——去延安。这次不再是短暂分别,或许要经年之后才能相见。但战时需要,左权只能依依不舍地为妻子送别
。临别前,左权抱着女儿照了张相。在现存所有的左权的照片中,这张他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可谁能知道,这一别,就是永别!
1942年6月,太行山遭到了敌人进攻,左权负责断后。在他镇定自若的指挥下,部队都顺利转移出去,可他作为最后一批,走在了最后面。
眼见着就要突围成功,一颗炮弹就落在左权身旁,为了提醒战友躲避、掩护就近的战士,他最终壮烈牺牲
。左权也成为了抗战时期殉国的八路军最高将领。
远在延安的刘志兰渐渐得到消息,但她实在不愿意相信,特地去朱德那里看了左权失踪的电报。她还是抱有一丝希望,特地问了林彪,但林彪也不敢肯定。
虽然没有确切的消息,但刘志兰知道噩耗或许成真。那一天晚上,她在山坡下哭了许久、哭得很大声,周围的同志都来劝她,也有许多同志完全不知道说什么。
新婚燕尔,育有一女,这样的家庭本应该幸幸福福,可如今却天人永隔,任谁也难免伤心、绝望。
为了纪念左权,刘志兰在延安写下了《为了永恒的纪念——写给权》。
“我们是同志、朋友,又是夫妇,你不愿因私人生活而妨碍工作,也不愿自己的亲爱的人仅做一个柔顺的妻子,而希望她做党的有力的战士。”
这仅仅是刘志兰写下的其中一段话,但是能明显感受到,刘志兰早已将左权当成生命的一部分。虽说当初和左权在一起,也有朱德撮合的缘故,但历经数年,他们的感情早已升华,成为彼此最挂念的人之一。
所以她不愿意接受这个消息,依旧抱有希望。可越是抱有希望,越是绝望。当确切得到左权牺牲的消息之后,她陷入了无尽的绝望之中。
刘志兰在后悔,后悔当初为何要回到延安,而没有陪在他身边,分担他的一切。可事已如此,又能如何?她能做的就是好好养大左太北,继承他的遗志,继续前行。
她记得左权在最后来信中提到左太北,说:
“恳切希望你为我及太北郑重自己的身体及自己的一切。”
左权之爱,真诚、细心。他希望左太北健康、可爱,他也希望刘志兰爱护自己的身体,希求她能原谅自己不在身边照顾她。这样的情真意切,若是左权没有牺牲,恐怕他们一家三口会很幸福。
在那之后,刘志兰整日以泪洗面。在朱德等领导、同志的关怀下,她渐渐走了出来。渡过了这段艰难时期,刘志兰主动离开了左权的圈子,靠自己的努力工作,而左太北则被放进了保育院里。
朱德与夫人康克清
或是逃避、或是砥砺前行,刘志兰和左太北待在一起的时间也少了许多。幼时的左太北想着父母,但两个人似乎都极少回来看她。天真的左太北时常问刘志兰:
“爸爸是不是不爱太北?太北在保育院很听话啊!”
孩子天真的问题,让刘志兰一次次酸了鼻子。可孩子终究会长大,也迟早会知道左权牺牲的真相。刘志兰实在不忍心骗她,说:
“你没有爸爸了,爸爸为革命牺牲了!”
那时候的左太北不知道“牺牲”的含义,但她知道“没有爸爸”的意思。小太北大哭了起来,这种感觉就就像自己心爱的玩具突然不见了,那种失落填满了她幼小的心。
她虽然没了父亲,但“父爱”从来都没少。尤其是左权的老战友——彭德怀,更将对左权的全部情感都给了左太北。
彭德怀与浦安修
在我们的印象中,彭德怀就是一个风风火火的将军,似乎“脾气大、嗓门大”成了彭大将军的代名词。但他对这些革命战友、战友遗孀却表现得十分细腻,左太北后来回忆说:
“彭伯伯很温柔,在家从不大声说话,家里是非常温馨的。”
直到左太北一个小孩子在保育院没有父亲疼爱,母亲又忙着工作,彭德怀和浦安修就商量着每周将她接到自己家里,给她讲故事、做好吃的,这也算弥补一下孩子内心的空缺。
小太北也不“客气”,常常提一些要求。而彭德怀不管左太北怎么调皮,从来没说过一句重话。除了彭德怀之外,康克清、卓琳等都十分关心小太北。
新中国成立后,左太北进入专门接收前线作战军人子弟的寄宿制学校北京八一小学读书。在这里,她对父亲的印象更加深刻。在她的一次发言中说:
“我爸爸是党的好战士,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爸爸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不久,刘志兰被调到包头,可左太北还在北京上学,所以她找上彭德怀家。进门后,刘志兰十分难为情的开口:
“我和守中被调到包头工作,太北还在北京上学,实在不方便和我们一起过去,所以想让你们帮忙照顾一下。”
刘志兰也是个要强的人,这也是没办法,才来找他们帮忙,所以她接着说:
“我和太北说过了,让她住学校,尽量不麻烦你们。”
浦安修十分高兴地答应了,聊了一会儿,刘志兰就走了。等到彭德怀工作回来,浦安修说了这件事,彭德怀一听,反而急了:
“这有什么麻烦的?太北那么小就住学校,又没人照顾。你给她说,要是信得过我老彭,就把孩子送到家里来,刚好和侄女做个伴。”
就这样,左太北住进了彭德怀家。和彭德怀朝夕相处中,左太北对父亲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她打心里佩服父亲,知道父亲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可她以父亲为榜样的时候,却也因父亲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彭德怀与浦安修
1960年,左太北考上哈军工,被录取那天,她兴高采烈地回了彭德怀家,将这个喜讯告诉了他。晚上吃完饭,左太北想让彭德怀给自己写一段话。
彭德怀想了许久,在她的笔记本上写下了:
“祝你永远年轻。”
此时彭德怀已然处境艰难,好在左太北顺利入读哈军工,他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不久,左太北就去了哈军工读书。在学校读书的她,心系彭德怀一家,可给他写的信一直没能得到回复。直到1962年寒假回到北京,她才见到彭德怀。
见面后,左太北感受到了气氛不对。彭德怀在左太北临走时,将20元给了她,说:
“这是一年来给你存的钱,你拿走吧。”
彭老总
自从这次一别,左太北再也没能见到彭伯伯。从哈军工毕业后,左太北先后在国家经委、航空航天部等单位从事国防工业建设工作。
工作中的左太北和左权没有两样,都十分投入、认真,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个人问题。和父亲一样,她的婚姻也是由别人介绍,才和丈夫沙志强认识。
初次见面的时候,沙志强穿着打了两个补丁的旧军装,也没有太多话。左太北觉得他这人朴实可靠、成熟真诚,而沙志强也觉得左太北单纯质朴,很快两人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时间晃晃悠悠,辗转间两人都从领导岗位上退休下来,
这让左太北多了许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她要寻访父亲战斗过的土地,研究和整理有关父亲的一切资料。
左太北
兴许是从未确切的感受过父亲的一切,往日都是在别人那里得知父亲的过往事迹。自从她静下心慢慢搜寻父亲的一切,才真切感受到左权的人格魅力。
左太北说:
“每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在我的心里都会留下一个深深的烙印。”
而在这众多活动中,母亲刘志兰给左太北的印象最深刻。
从她的成长经历来看,似乎刘志兰并没有扮演什么重要角色,但她对女儿的爱,决不低于任何一个人。
1982年5月31日,刘志兰特地给她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到了这段短暂、深刻的感情经历,后来每当左太北再次读起这封信,内心都会泛起波澜。以往不太理解妈妈的她,也变得更加了解她、理解她。
母亲不管在女附中、还是延安,都是积极地革命者。因为出色的外貌,让她成为了焦点。可她在恋爱方面,始终都保持着绝对的清醒,直到遇到左权。
左太北
那时候22岁的她,和认识了仅两个月的父亲结了婚。一年之后,生下了左太北。可没过多久,就和父亲分别。这一分别,成了永别。
年仅25岁的母亲,怀着巨大的伤痛独自抚养着女儿,学习、工作。和左权那短暂的一年多时间的相处、生活,反而成为了她心中难以言说的痛楚、以及无尽的思念。
正是在母亲的抚养下,左太北才安然长大。或许从前不理解母亲为什么不常在她身边陪伴她,但后来她明白了,因为这是左权最殷切的希望,
他不希望刘志兰成为一位柔顺的母亲,而是一位勇敢的战士。刘志兰投入工作,也是为了完成左权遗志。
1991年10月,刘志兰病重,最后她用颤巍的双手写下了一段文字:
“人生实在过得太快了,坎坎坷坷,忧忧患患,直到闭紧了眼睛。”
这一生,刘志兰的确过得坎坷了些、快了些,但她不后悔,因为她曾经拥有过最好的。在临终之际,
刘志兰将左太北叫到面前,交给了她一生中最珍爱的东西——11封左权的家书。
那是左权和刘志兰分别后,满怀真情写下的。这么多年,刘志兰一直将其视为珍宝,如今交到了女儿手上,怕也是希望她不要忘记父母。
为了纪念父母,左太北编辑出版了《左权将军家书》,以此来纪念自己深爱着的父母。
上一篇:志丹公安打击赌博违法犯罪再添新战果
下一篇:华州西环路的梅花开了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测评每天护肤一小步变美就更进一步啦,因为对于好肌肤,我们不管是化妆还是素颜都会显得好看,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本人亲自测评护肤品--郑
2022-10-29 14:12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申家鑫通讯员刘亚楠报道中国民航将自2022年10月30日至2023年3月25日执行2022 23年冬春航季航班计划。新航季,山东省机
2022-10-29 07:49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杜虹晓毕胜济南报道近日,济南市市中区民警在巡逻时发现,辖区内多处隔离护栏陆续失踪。据统计,丢失护栏50余节,共计约1
2022-10-29 07:45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张海振济南报道10月28日,济南市历下区城管局在东关街道万科海晏门小区举办“金秋十月迎硕果垃圾分类见行动”——“党建
2022-10-29 07:31
10月28日,山东省统计局官方网站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情况。前三季度,山东全省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大众日报
2022-10-29 07:39
2022年10月28日0时至24时,全省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其中青岛2例,均系重点人员筛查检出;滨州1例,系集中隔离点检出。新增本土无症状感
2022-10-29 07:36
门庭若市打一生肖是什么动物?门庭若市的意思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从释义来看形容非常热闹,而12生肖中最喜欢热闹的生肖是马,再加上有成语成
2022-10-28 22:49
虾仁蒸蛋等于砒霜是真的吗?虾仁蒸蛋需要把虾先煮熟吗?不小心吃了生虾仁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网传虾皮蒸蛋吃了人会出现上吐下泻、肌肤瘙痒红
2022-10-28 22:47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邢晨通讯员吕尚伟烟台报道养老服务人才匮乏、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低,一直是困扰养老服务发展的难点、重点和堵点问题,为了
2022-10-28 18:36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邢晨通讯员吕尚伟烟台报道为进一步改善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现状,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烟台市莱山区出台了《莱山
2022-10-28 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