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民生 > 正文

魏延和杨仪之争,都没能落得好下场,他俩之间有什么矛盾?

时间:2022-03-13 19:18:37    来源:腾讯网    

魏延之死主要是率军率先堵截大军回汉中,给了杨仪以口实。在此之前诸葛亮已经跟其余将领通过气,说他愿意撤就让断后,不愿意就随他去。实际上这就是以另一种方式保护魏延,大军都撤了你肯定也得撤,乖乖退回汉中,魏延仍是南郑侯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可谁能想到魏延得知消息冲的比姜维等人还快,跑到前面不让大军回汉中。

再加上魏延平常做人是真不行,没有诸葛亮都不知道死了多少次。结果,被马岱斩杀,十几年功勋化为泡影,而身处成都的重臣早已经不是那个爱惜他才能的丞相,自然他被杨仪所构陷的谋反以及夷三族也不会有人替他喊冤。

魏延的性格不好,其他人都不愿意和他争,只有杨仪不怕魏延和他争。然后,杨仪是个小人,魏延又傲得不行,才弄成这样。退兵时,确实是杨仪领兵,不管魏延以前多厉害这会儿他确确实实该听从安排,乖乖退回汉中。但是,杨仪在搞定魏延后,认为自己应该接替诸葛亮。但诸葛亮几千年就那一个,在此之前就已经秘奏朝廷让蒋琬接替自己,并且认为杨仪脾气暴躁不行。所以,想到这儿我觉得魏延和杨仪,是被诸葛亮安排得明明白白。

诸葛亮死后,没人能制魏延。所以诸葛亮死前让杨仪掌了军权,是对魏延最后的考验。杨仪是诸葛亮的秘书,带着诸葛亮的招牌,最能说服众人,如果换个人说不定达不到这种效果。诸葛亮临终的处理因为怜惜魏延的才能,可以说是有些妇人之仁了。稍微果断些就必须会在生前将魏延打压下去甚至直接下手。这已经不是军事路线差异的问题了,但凡魏延稍微有些政治智商,诸葛亮会放心让魏延接班。甚至说诸葛亮的实际处理中,魏延只要按正常的政治操作,正常撤军回朝,凭他的地位职权,军事决策权是能拿下来的。

诸葛亮因为怜惜魏延才能所以没有想让他死,但是尴尬的是诸葛亮考虑到魏延的性格和军事方针并不想让魏延接班,只是希望魏延为将(打仗工具人)。但是魏延的地位和野心注定使他不会仅仅是一个工具人。蒋琬和费祎也是觉得当政后凭自己的资历应该是无法制约魏延,所以在魏杨相争时倒向了杨。杨仪是另一个工具人这点我是认同的,不过诸葛亮这手安排真的很危险,整个过程很惊心动魄的,可能是低估了魏延的离谱程度。

魏延缺乏政治嗅觉和人际情商是主观原因,杨仪的阴险和诸葛亮无形的压制,以及对二人关系的和稀泥态度是客观原因,派系权力斗争(温和派取代激进派成为主导派系)是根本原因,而导致蒋琬为代表的温和派上位的根源是诸葛亮的指定。因此我觉得诸葛亮应该对魏延的结局负主要责任,毕竟就算魏延没作死,大军撤回成都后蒋琬接班上位,魏延这样的激进派代表肯定不会再掌握兵权了,就算不会灭三族,也至少要退出历史舞台。

魏延和杨仪都是诸葛亮北伐时最依仗的左右手,魏延强在领兵作战,杨仪强在安营扎寨与后勤保障,可惜这两人的性格都有重大缺陷。两人下场凄惨的最直接原因是主和派不想打仗了,但是手里没权说了不算。于是挑拨离间,两边当好人,一下就把主战派里最强的两个人给阴死了。三国志里情商低又能力强的人比比皆是,他俩算是比较惨的。

读《三国志》,了解更多的三国故事。

关键词: 确确实实 另一种方式 后勤保障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