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民生 > 正文

流经西安高新区CID的永安渠,解决了唐代半个长安城的供水

时间:2022-04-20 18:50:58    来源:腾讯网    

近日,西安高新CID核心区新建了一个公园,叫“永安渠海绵城市公园”。

这个名字很有意思:永安渠是唐长安城著名的“八水五渠”之一;海绵城市可以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方式对降水就地消纳和利用;公园是提供给公众游览和休憩的景观空间。

这个公园将历史遗迹、生态规划和园林建设“糅合”在了一起,是西安坚持“古今融合”发展理念的又一例证。与此同时,消亡了1000多年、以前只出现在史书中的永安渠,也将借着城市版图的扩张,在新的时代、以新的身份、通过新的方式获得了新生。

▲永安渠海绵城市公园规划图

▲首批开放的区域为公园碧廊段:海绵碧廊、运动碧廊、生活碧廊

▲图源网络

1

千年永安渠

目前有关永安渠最早的文献记载出自唐代韦述的《西京记》,他在书中介绍长安城西市的时候,顺带提到了永安渠:

西市,隋曰利人市。市西北隅有海池。长安中,僧法成所穿,分永安渠以注之,以为放生之所。穿池得古石铭,云‘百年为市,而后为池’。自置都立市,至是时百余年矣。

▲图源网络

北宋的宋敏求在《长安志》中对永安渠也有记载。《长安志》这本书完成于北宋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距离长安城被毁只有170多年,因此书中的很多记载可信度很高。宋敏求在书中对永安渠是这样记载的:

永安渠,隋文帝开皇三年开,在县南,引交水西北入城,经西市而入苑。沈水自南入焉,有福堰下分为二水,流一里,一水合交水。一水西流,又东流为渎,沈水上过流,名永安渎。

这段文字不仅记载了永安渠的开凿时间是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而且首次记载了永安渠的大致位置和流经路线。

▲《长安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都志 图源网络

事实上,永安渠的流经路线可以分为三段:流入长安城之前的路线(南段)、进入长安城之后的路线(中段)、流出长安城之后的路线(北段)。

永安渠进入长安城之前的路线,在《长安县志》中有详细的记载:

渠自香积寺引交水,迳赤蓝桥,经第五桥、池陂,由丈八沟西北,东流入城。

永安渠的渠首,也就是永安渠引水发源的地方,叫“福堰”,也叫“香积堰”,大概位置在现在长安区香积寺西南的潏(jué)河上。永安渠由这里引出,先向西北流,之后又折向东北,经过赤栏桥,流经现在的高新区CID核心区、第五桥,经过丈八沟西北,在长安城安化门的西边流入长安城。具体入城的地点,经过考古勘探,大致位置在现在的三门口村附近。

现在,香积寺西边有赤栏桥、丈八沟西南有第五桥,第五桥东北有沈家桥,这些带有“桥”字的地名,都是当年永安渠流经的地方。

▲永安渠入城前的流向

▲香积寺 图源网络

永安渠进入长安城后的流经路线,《类编长安志》与《陕西通志》都有记载:

永安渠,隋开皇三年引潏水西北流入城,经大通、信义、永安、延福、崇贤、延康六坊之西,又经西市东,北流经布政、颁政、辅兴、崇德四坊及兴福寺西,又北入芳林园,又北入苑,注之于渭。

《长安县志》也有类似的记载:

大安坊西街永安渠,经大通、敦义、永安、延福、崇贤、延康六城之西,又行经西市之东,又北流入苑,注之于渭水,今香积寺以北故道犹存。

这两段文字明确记载了永安渠进入长安城后的流向和经过的区域。永安渠从朱雀门大街以西第三街最南面的大安坊西街入城,一直向正北流去,分别经过大通、敦义、永安、延福、崇贤、延康六个里坊的西边。由延康坊流入西市,又由西市的东边流出,再沿着布政、颁政、辅兴、修德四坊的西边,向北流出长安城。

▲长安城内的永安渠 图源网络

永安渠流入长安城后经过的区域,位于朱雀大街和西外郭城墙的中间,将长安城的西半部分一分为二。它直接流经的里坊有十几个,再加上间接惠及的其他里坊。

可以说,整个长安城的西半部分的用水都与永安渠息息相关。

永安渠流出长安城的景曜门后,进入到芳林园中,又一直向北流,在接近汉长安城的旧址时分为两支,一支继续向北流,最后注入渭河。另一支折向东北,经过面积广阔的禁苑之后,流入大明宫的太液池。

▲图源网络

▲唐代大明宫太液池的水来自永安渠 图源网络

从北段的流向可以看出,永安渠的作用在隋唐两代是不太一样的。隋初开凿永安渠,主要是流经长安城的各个里坊和利人市(

西市

),为这些地方提供用水。入唐以后,随着大明宫的修建,永安渠主要供外郭城西部里坊和皇城、宫城的用水,

大明宫中的用水就主要来自于永安渠

2

长安城与“八水五渠”

唐长安城是公元7到9世纪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规划最整齐的都城,它的前身是隋初修建的大兴城。而大兴城的修建,主要是因为沿用了近800年的汉长安城已经不适合作为首都,当时汉长安城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经历过数次的战乱,汉长安城的宫殿已经破败不堪。

第二,由于供水和排水不畅,生活污水聚而不泄,汉长安城的地下水受到了严重污染,“水皆咸卤,不甚宜人”。

第三,汉长安城距离渭河太近,而渭河河道经常移动,都城有被水淹的危险。《隋唐嘉话》就曾记载:“隋文帝梦洪水没城,意恶之,乃移都大兴”。

▲汉长安城平面图 图源网络

被破坏的宫殿可以原址重修,但是地下饮用水污染和渭河淹城的风险,却不是短期内在原址上就能够轻易解决的问题。因此,隋文帝舍弃汉长安城而新建大兴城,最主要的原因是“水”。

所以,在长安城的建设上,充分考虑到了水利系统的建设,总结起来就是“八水五渠”。

“八水”是都城周围主要有八条河流,分别是泾、渭、浐、灞、滈、潏、沣、涝。

其中泾水、渭水在北,浐水、灞水在东,滈水、潏水在南,沣水、涝水在西,这八条河流构成了密集的水网系统,

刚好将长安城围在中间,形成了“八水绕长安”的一流胜景。

▲八水绕长安 图源网络

除了自然河流形成的“八水”,在长安城内还利用地形地势开凿了五条引水渠道,合称为“五渠”,分别为隋初开凿的

清明渠、龙首渠、永安渠

,唐玄宗时期开凿的供曲江池用水的

黄渠

和供西市贮运木材的

漕渠

五渠和八水相辅相成,五渠的存在是以八水为前提的,如果没有八水,五渠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五渠就像一座座桥梁,将长安城和八水密切地联系起来。

▲曲江池黄渠入水口遗址 图源网络

▲大明宫里的龙首渠遗址 图源网络

除了“八水五渠”之外,长安城内外还分布着许多的池沼湖泊,比如曲江池、昆明池、定昆池、太液池、兴庆池等,它们与河流、水渠共同构成了长安城完善的水利系统。正是得益于这样完善的水系系统,才使隋唐长安城养活了上百万的人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3

作用不仅是供水

“八水五渠”以及其它众多的池沼湖泊,共同构成了长安城内外庞大复杂的水系系统,特别是流经长安城内的“五渠”,作用更是不容小觑。五渠以及它们细小的支流,像毛细血管一样流经长安城的宫室里坊,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用水。

除了供水这一基本功能之外,五渠更重要的功能还体现在其它方面。

比如漕运,连接长安城西市的漕渠,就负责运输木材、粮食等物资,五渠的水系可以将物资迅速运输到长安城的各个角落,也能将长安城内的货物运输到城外。

五渠还具有防洪排涝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排泄秦岭山洪爆发时经过五渠进入长安城内的洪水,使洪水经过各个渠道流出城外。另一方面可以把积存在城内的雨水及时排走。

此外,流经长安城内的各个渠水还可以防火。比如永安渠流入西市,开凿的放生池形成了城市商业区域重要的疏散和防火空间。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拿下了狼卫装有大量石脂(

石油

)的马车,最后将马车带到了西市的放生池旁边引爆。

最后,五渠还具有引渠蓄水、创造优美园林、改善生态环境和调节区域气候的重要作用。长安城充分利用龙首渠、黄渠、清明渠和永安渠四条水渠的水源,开凿了许多池沼,以水造景,创造出了许多优美的园林,比如著名的曲江池。

▲现在的曲江池 图源网络

最后,一起来欣赏一下西域商人阿布扎伊德对唐长安城的描写:

那座城非常大,人口也多,由一条又宽又长的大街分成两个部分。皇帝和他的宰相、军队、最高法官、宫里的宦官和家臣等,住在右边的东半个街区,不跟普通民众混住。......而且这个地区的道边都有水渠,流着清澈的水,旁边栽种着整齐的树木,宅邸鳞次栉比。

这样的长安城估计只能存在于想象中了吧。

作者:乌冬

陕光灯(shaanlight)出品

关键词: 城市公园 长安城西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