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民生 > 正文

三国时期的阳平关在什么地方?

时间:2022-04-17 19:38:31    来源:腾讯网    

在后世流传的诸多史料当中,汉末三国时期的“阳平关”也是一个频繁出现的地名。与定军山相比,虽然阳平关的名气及影响上没有定军山大,但也是当时汉中地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隘,自古也有“失阳平关,则汉中不保”的说法。如果非要将二者做一个区别的话,只能说定军山是一处天然的驻军与防御屏障,而阳平关则是根据特殊的地理形态、人为构筑的咽喉关隘,二者势为互补,共同担任着古代汉中地区的防御重任,缺一不可。

?笔者通过大量的史料考证发现,古代的阳平关共有三处。为了方便阐述,笔者将这三处关隘称为:古阳平关、阳平关、今阳平关。

首先,介绍一下“古阳平关”。古阳平关在史料中的记载不多见,都是以阳平关代称。据《三国志?武帝纪》载,曹操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七月征讨张鲁时,张鲁的本意是收兵封仓,献城归降,但是张鲁的弟弟张卫及部下将领们却极力反对。张鲁迫于压力,命张卫等人“横山筑城十余里”,据守“阳平关”。曹操在此地久攻不克,遂率部退还。这是史料中首次出现阳平关的记载。

?另外,曹操征讨张鲁时,有大臣曾提出阳平城依托的南北两山的跨度很大,易攻难守,只要出兵必能一举攻克。曹操采纳了谏议,率部进攻阳平山上的关隘,此时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不仅没有攻克关隘,反而付出了非常大的伤亡,最终在无奈之下引兵退还。

通过这两段记载,可以明确两个信息点:一、古阳平关修筑在山上,并且“横山筑城十余里”;二、关下两山南北之间的距离较远,地域非常开阔。由以上的信息和地方现存的遗迹可以得知:古阳平关的位置,在如今的陕西省汉中市勉县之西,武侯镇的汉水与咸河交汇处,走马岭山上的张鲁城古址。张鲁命其弟在此地建关拒曹,曹操平定汉中后,夏侯渊命张郃、徐晃屯守该地拒蜀,刘备争得汉中后,蜀汉名将马超也曾在此地驻守过。

?其次,是“阳平关”。蜀汉集团平定汉中后,汉中地区成了蜀汉抵御及征伐曹魏的主战场,古阳平关的防御作用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张鲁修筑古阳平关的目的,主要是用来抵御来自西北的曹魏和西南蜀汉集团的进攻。而蜀汉平定了汉中诸地后,古阳平关的西南与西北皆在蜀汉集团的掌控之中,所以,古阳平关也就失去了原有的防御作用及意义。

诸葛亮屯住汉中准备北伐期间,根据当时的局势及汉中地区的特殊地理形态,为了方便建设与补给,将走马岭山上的“古阳平关”移至走马岭山下的谷地之中,构筑了新的关隘。这即是《三国志》中,诸葛亮在“沔北阳平、石马”驻军的“阳平关”。由于诸葛亮移治新关的位置,正好是西汉初期萧何修筑的“白马塞”。因此,阳平关也被称之为“白马城”或“石马城”。具体位置,在如今的陕西省汉中市勉县之西,武侯镇走马岭之东的山谷中。

?据清光绪年间的《沔县新志》载,阳平关的位置正好处于汉中盆地的开端,是汉中地区的西部门户,秦、蜀之间进出的必经之路,是一处极其重要的咽喉关隘,所以就有了“失阳平关,则汉中不保”的说法。该关三面环山,两水盘护,易守难攻,南北宽约两千米,周长约七千五百米,城内有东、南、西三个城门,分别命名为镇江门、定军门、拱汉门。阳平关的西门外便是沮水(古称浕口水),南城墙下紧临沔水。

?如今阳平关的南边,仍留有萧何修建该处要塞时的土城墙遗迹。土城墙中的夯筑层清晰可见,其中还夹杂着许多汉代的砖、瓦、陶器等碎片,具有非常珍贵的考古价值。

阳平关的东门之上,原有一座关楼,上面有一块大匾额,上书有“阳平雄关”四个大字。东门之外,有明代万历年间修建的万寿宫和万寿塔,这些建筑是明神宗为了给母亲祝寿,诏命天下各州府修建的古建筑。不过,东门之上的关楼及明代的万寿宫已经损毁殆尽,仅剩下一座万寿塔屹立至今,成了国家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平关之北有一处高岗,名曰“卧龙岗”,岗上有诸葛亮的读书台,占地面积约有五百平方米。据说,当年诸葛亮曾在此登高望远,观察地形、研究兵法、商讨北伐大略。后人为了纪念,还特意在此处修建了一处亭台。后世之中的才子、学者每经此地,必上读书台吟诗作赋,以表示对诸葛亮的悼念之情。读书台的后面,还有诸葛亮当年种植莲花的莲花池,该池占地约有两亩。据《沔县新志》载,该池中的莲花并不轻易开放,只要开放肯定是多头并举,是一处非常奇特的景观。

不过,非常可惜,读书台在后世的发展过程中,也遭到了人为的破坏,许多古建筑迄今已荡然无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通过部分修缮,仅留存有后世才子们留下的部分诗作的碑刻供人们参观游览。至本世纪初,为了发展旅游,当地投入巨资对阳平关的西门及城墙、索桥等进行了复原与修缮,成了当地非常著名的一处游览胜地,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驻足观瞻,近距离的感受两汉三国时期的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最后,“今阳平关”。今阳平关其是一处历史地名,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境内的宝成铁路与阳安铁路的交汇处。据《辞海》、《大清一统志》中的记载,此处的阳平关其实是三国时期的“阳安关”,蜀汉集团后期的名将张翼、廖化等将都曾在此处驻军屯守。据《后汉书》、《梁州记》及《宁强县志》载,阳安关是在南宋时期才更名为“阳平关”。所以,今阳平关与古阳平关、阳平关在汉中地区的历史地位及意义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参考书籍:《三国志》、《沔县新志》、《水经注》、《辞海》、《大清一统志》、《后汉书》、《宁强县志》

关键词: 三国时期 大清一统志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