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民生 > 正文

刘邦为何最终选择定都西安,而不是洛阳?

时间:2022-04-13 06:48:51    来源:腾讯网    

我国有四大平原,由于各种原因,大家只对前三大平原比较熟悉,就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的第四大平原在哪呢?其实大家也不陌生,就是平时很少将这里与“我国第四大平原”这一称号联系起来。

友情提示:这一平原曾被称为天府之国。你一定想抢答:四川盆地。不对,四川盆地虽然主要也是平原地势,但从来没有人称之为四川平原。哪里呢?渭河平原。你如果不熟悉渭河平原这一叫法也没关系,只需要知道关中就行了。

关中有很多种名称,比如渭河平原、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咱们打开一张陕西省地图,陕西省呈南北狭长状,北部是黄土高原,称为陕北,主要是榆林、延安二市。陕西省的南部以秦岭为界,以南是陕南,有汉中、安康、商洛三市,夹在陕北和陕南之间的就是关中。关中在地理上最大的特点是南北狭窄、东西长,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由从西向东纵穿整个关中,在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三省交界的潼关附近汇入黄河。

关中的得名其实很简单,位于“四关之中”,故名。所谓四关,一般认为是北有萧关,南有武关,东有潼关,西有散关。关中和四川盆地的地形很相似,四周皆是高山或大河,易守难攻。

这里有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说明关中(渭河平原)的重要性。秦朝灭亡后,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争天下,结果相对弱势的刘邦灭掉了不可一世的项羽。在定都的问题上,刘邦倾向于位处中原的洛阳,这也是大多数朝臣的意见。

这个很好理解,刘邦和手下大多数重臣都来自于江苏省徐州市西北部的丰沛地区,也就是当时所谓的“东人”。丰沛地区距离洛阳相对较近,两地之间也没有重险所阻,沿着黄河南岸都是平原地区。

而且在刘邦看来,定都于处在全国中心位置的洛阳,有利于汉王朝统治天下,对各诸侯国就近控制。

不过,有个名叫娄敬的齐国人求见刘邦,对刘邦要定都于洛阳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关中地区比洛阳更适合定都。至于理由,娄敬是这么说的:“秦地(关中)背靠雄山,地近大河,外有四塞以为门户。一旦周边发生紧急军情,关中就可以关上大门自保,虽敌有百万之重,亦不能奈我何。”

从西安到洛阳约有360公里,现在两地来往非常方便,有铁路、高铁、高速公路,旦夕可至。但在交通落后的古代,从洛阳到长安有很多险山的阻隔,从东向西有邙山、崤山,再经过黄河险要之地潼关才能进入关中。在这种地理条件下,关中是有条件关上大门的,但洛阳却很难具备这个条件。

娄敬还有一层意思,是关东地区以平原地势为主,居下临上,在地理上的劣势比较明显。关中号称八百里秦川,物产丰富,即使关上大门,关中也能有足够的粮食。无论是娄敬还是刘邦非常敬重和依赖的谋士张良,都将关中称为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称为天府之国要在关中之后。

张良的解释比娄敬更深一层,张良看到的是洛阳四周没有险关可为之门户。洛阳附近地区有时被人称为小关中,北有黄河但没有成为天险,南有嵩山又不如秦岭之高、之雄。从防守角度看,洛阳易攻难守,长安所在的关中则是易守难攻。

张良站在西汉王朝稳定的大局角度看,定都于关中,南可收四川盆地的物产,北有胡苑的良马,可以说关中有足够的资源自保。朝廷可以将大量兵力屯于关中,一旦关东有人叛乱,关中之后就可以“以顺击逆”,“以高击下”,出潼关平定叛乱。

这就是张良所说的“(关中)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关中之所以称为八百里秦川,是因为作为冲积平原的渭河平原长约八百里,宽约三百里,故名。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天府之国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