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民生 > 正文

【粉丝投稿】黄土塬上的苹果树

时间:2022-04-12 11:45:08    来源:腾讯网    

涧,山夹水也,有山有水,指示山水之地,至于“清涧”名称的由来,顾名思义,或许也是因其而来。在黄土高原,最不缺的地貌类型就是山涧沟谷,但“清涧”既不位于沟,也不位于谷,而是处于沟谷山涧之间的塬面上。在黄土高原生存,像“清涧”这样位于黄土塬面之上的聚落不计其数,偌大的塬面就像一张张巨型的温床,千百年来不断哺育与滋养着这里的人们。

在我的记忆里,家乡人民在这片不大不小的塬面上一直都是以种植苹果为生,而在种植苹果之前听父辈们常说起都是以种植烤烟和小麦为生,大约在九十年代末,苹果才被引进并逐渐大规模种植,苹果产生的经济效益让人们看到了生活的盼头,于是经济作物取代粮食作物成为了那个年代的潮流,成片的果园逐渐遍布整个塬面,乃至塬面边缘的山屲也被开发种上果树,小到几亩大到十几亩,可以说村里每家每户都以苹果而生。

中国 陕西省 延安市 富县 羊泉镇 清涧村

(▲吉林一号卫星拍摄)

就这样,以苹果为依托,人们逐渐也过上了比以前更好的生活,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硬件设施也随之更新,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盖起了新的平房,路面不断硬化,村里纵横交错的巷道与栉比鳞次的房屋布局犹如铺在塬面上的棋盘格,井井有条。可以说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人们通过勤劳的双手无微不至地经营着这片土地,而这片黄土地也给予了当地人最大化的回报。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非一直向好,近些年来,苹果产业的发展却在当地受到了重挫,越来越多的种植户选择弃园,甚至用挖掘机一挖了之,宁可种植玉米或出去打工也不愿再种苹果。苹果种植,这种从一开始众星捧月到现在遭人摒弃的产业究竟在这片塬面上经历了什么,这一切还得从这片黄土塬面说起。

中国 陕西省 延安市 富县 羊泉镇 清涧村

(▲吉林一号卫星3D动态地图)

苹果喜温好光,这种特殊的生长习性,黄土高原是其最合适不过的生长温床,二十多年来,在乡亲们精心呵护乃至无微不至的的照顾下,苹果树茁壮成长,树干也越来越粗,俗话说得好,年轮是树木成长的见证,殊不知,也是这片土地对苹果树给养的证明,一年又一年,成千上万颗苹果树不断汲取着这片土地的养分,这片土地同时也以最大化的努力供养着这里的苹果树,然而,黄土高原终究是黄土高原,暴雨下的黄土地,更多的是面临着自身的水土养分流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何谈积年累月的再供养这些果树。

长此以往,土地养分的被汲取与主动流失不断,加之树龄老化,苹果生产效益直接受到影响。而这,也只是其中的一方面,造成苹果产业低迷发展的另一个原因还得从黄土塬上的气候说起。苹果花期相比较于其他水果类较晚,这也造成了容易受倒春寒影响,一旦遭受倒春寒,苹果花胚受冻,那基本预示着又是一个绝收之年。

中国 陕西省 延安市 富县 羊泉镇 清涧村

然而这才是苹果成长所经历的第一关,每年夏季还要随时谨防着强对流天气的来临,强对流伴随着冰雹砸到果面之上,无异于对苹果宣判死刑。苹果从开花到成熟所经历的一次次生存挑战都牵动着果农的心,越来越昂贵的生产成本也压着果农的心,一年又一年投资收不到任何效益,甚至让辛辛苦苦奋斗一年的努力付之一炬,在这样的情况下,叠加于果农肩上的负担也越来越重,长此以往造就了今天的局面,果农逐渐失去了对苹果产业最后的一片耐心。

现如今在这片土地上苹果产业可以说每况日下,面对如此艰难的状况,产业转型大势已定,人们又该何去何从?有些果农干脆将果园摇身一变成为玉米地,又有些果农或弃之,但更多的是大多数人依然对苹果心存期待,他们并没有放弃曾经陪伴了自己大半辈子的苹果产业,而是在这种矛盾之下与果业生产进行着新一种方式的和解。

中国 陕西省 延安市 富县 羊泉镇 清涧村

比如搭防雹网、挖防冻坑、换树间伐以及清园换苗等,从而用更加科学的种植方式去重塑苹果产业,而这一切似乎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那个轮回,因为在他们心里,虽然种植苹果依然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但生活还得继续,他们始终用最朴素最勤劳的行动昭示着后辈,只要朝前看便还会有希望,只有经营好这片土地,这片土地才能给予最好的回报。

郭红锋

2022年4月

【你的故事我来拍】活动投稿方式

【投稿内容】

原创作品、不限题材、不限风格、字数>800字。

【投稿方式】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长此以往 无微不至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