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民生 > 正文

子婴:中国第3位皇帝,在位46天,杀赵高3族,有成为明君的慧根

时间:2022-04-11 10:35:40    来源:腾讯网    

子婴并不是昏君,甚至有成为明君的资质与慧根

子婴是中国名正言顺的第三位皇帝,知名度却不高,在历史中记载甚少。诸多史学家总是以秦二世而亡做结语。

从客观角度说,秦朝是经三世而亡,秦朝子婴是实际意义上的秦朝亡国之君。虽然秦朝灭亡,罪不在子婴,但却是经子婴手完成交接仪式的。

探寻历史真相,发现子婴并不是昏君,甚至有成为明君的资质与慧根。

历史中,子婴性格完善,心智健全,勇谋兼备,若不是生不逢时,其雄心壮志及帝国伟业或许可与李世民媲美,子婴唯独缺乏的是命运垂怜。

我们先从秦始皇沙丘病故之时,子婴面对朝廷生死凶狠斗争,选择以国体为重,冒生死危险,直言劝勉胡亥。

由此可以看出子婴的教养、品性、大局观。若以直言进谏胡亥不足以称其为冒生死危险,那就要进入胡亥的性格深处,探寻亲情及手足在胡亥心中的意义。

胡亥第一次在咸阳将12名兄弟处死,等同肢解的方式,细节过于残忍,不过多赘述。胡亥第二次在咸阳东边将6个兄弟和10个姐妹碾死,命令始皇帝妃嫔全部殉葬,始皇帝则正是废除殉葬制度的人。

历史真相不容辩解,李世民杀手足是为权力,玄武门之变诛杀建成是为皇权。胡亥杀手足是心理变态,与权力博弈无关,碾死、肢解28位始皇帝的亲生儿女。看到此处就明白了,子婴劝勉的对象是残暴的野狼——“秦纣王”。

事情是这样的,秦始皇在沙丘病故之时,胡亥即刻要诛杀蒙恬和蒙毅两兄弟。因为胡亥经过赵高指点,深谙皇权更易的波折,首先要巩固自己势力范围。

蒙恬是秦朝大将军,当时在修长城,是始皇帝信赖的心腹,蒙毅是秦朝文臣高官,对始皇帝忠心耿耿。

子婴当时也在沙丘,子婴站在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上,对胡亥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子婴说蒙毅与蒙恬都是国之栋梁,国家君主应当目光长远,要任用忠臣而不是听信谗言。

子婴对胡亥的劝诫,是出于公心的,胡亥当时年龄仅20岁,子婴也相差无几。虽然胡亥还是杀害了蒙恬与蒙毅,但是子婴忠贞为国的品德却永流万古。

子婴向胡亥进谏内容如下:

子婴向秦二世进谏说:“我听说以前赵王迁杀良臣李牧,而改用颜聚;燕王喜欢暗用荆轲的计策,而违背秦国的条约;齐王建杀他的先世忠臣,而用后生的谋议。这三位君王,都各自因为改变旧规而丧失国家,殃祸降到自身。现在蒙氏一族,都是秦国的大臣和谋士,君主却要在一时之内舍弃他们,除掉他们,我认为这不可以。我听说轻于思虑的人不可以治理国家,不能广纳众智的人不可以保全君王。诛杀忠臣而任用没有节操品行的人,这是对内让群臣不能相互信任,对外让战士的斗志分离!我认为不可以这样。

46天的时间,子婴做了3件事,杀赵高,联络文武百官,穿丧服投降保护百姓

子婴成为君主,绝非赵高拥立。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攻占了秦朝大面积土地。虽然经过章邯率军征讨,陈胜吴广失败,秦朝也元气大伤。

后经刘邦、项羽攻城拔寨,子婴做皇帝时,秦朝实际掌握的国土面积也仅仅是咸阳皇宫而已。

子婴属于赵高被迫无奈的选择,当时章邯败于项羽,咸阳外就是战场,胡亥才终于看清秦朝大厦即将倾倒。

于是准备诛杀赵高,赵高先下手,派遣女婿闫乐杀了胡亥。赵高又与群臣商议国策,发现大家不买账,被逼无奈下同意子婴即位。

子婴即位的第5日,就杀了赵高及赵高三族。由此可见,子婴的胆识与杀伐果决的性格。

子婴属于悲情皇帝,子婴当皇帝第20日的时候,刘邦吞兵灞上,为免百姓尽遭铁蹄屠戮,子婴带上妻儿,身穿孝服,带上玉玺与兵符,去投降刘邦。

严格意义上说,子婴是有极其优秀的政治才能与干大事的魄力,还是那句话,命运不垂青。

读史书使人明智,秦朝灭亡之际,子婴展示了人性的光芒,只可惜以一人之光,难以照亮九州黑暗。

刘邦进入咸阳之后,善待子婴一家,当属下樊哙希望杀了子婴时,刘邦严词拒绝,帝王心中是装江山与河流的,樊哙是杀猪匠出身,至死也未化解自身戾气。

不久,项羽进入咸阳,杀了子婴,这位中国第三位皇帝。项羽的报复心理严重,因为项羽之父亲项梁是死在秦朝将领章邯手中,阿房宫也随之被倾覆随三世帝王魂飞魄散。

子婴从成为帝王到开城投降,仅在位46天。46天的时间,子婴做了3件事,杀万恶之源赵高,联络文武百官,穿丧服投降保护百姓。

平心而论,你是子婴,你又能如何做?你是子婴,你是否具备他的品质?

子婴不应该被嘲笑,而应该被赞美与褒奖,史学界历来对子婴的评价都颇高,作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亡国之君,得此评价,实属难得。

关键词: 秦朝灭亡 第三位皇帝 还是那句话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