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即时 > 正文

岳西“无用秸秆”变为“真金白银”

时间:2022-02-15 16:24:04    来源:岳西网    

近年来,随着茭白产业的快速发展,岳西县农民获得了丰厚收益。白嫩的茭白茎部作为蔬菜食用,而其长达2米的秸秆和叶子处理却一度成了难题。如今,岳西县全力推进秸秆“一禁五利用”,从“一烧了之”到“点草成金”,不仅增加了农户和村集体收入,而且保护了生态环境。

岳西县石关乡农民利用秸秆编织草席等产品。胡小坤 摄

综合利用 秸秆成了香饽饽

春节假期一结束,安徽云林茶业公司茶园基地里,工人们便忙着将成包粉碎发酵后的秸秆抬上山,均匀地铺在茶树下。

“茶园覆盖秸秆有利于保持水土、调节地温、防治杂草,腐烂秸秆翻埋入土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公司负责人胡岳生说,秸秆覆盖对茶树生长有益无害,当然,要达到效果直接覆盖可不行。他说:“为了保证覆盖效果,这些秸秆需要粉碎发酵,铺设厚度要在10厘米以上。”

“一杯好茶要从基地开始抓起,抓基地就要抓茶园秸秆覆盖”,安徽翠兰公司负责人崔栋梁说。该公司将茭白秸秆大量粉碎,加入益生菌进行发酵,试点示范推广秸秆覆盖技术。截至2021年12月底,该公司累计利用秸秆500吨,开展秸秆覆盖茶园试点500多亩。2022年,该公司计划实施茶园覆盖试点1万亩。秸秆覆盖茶园增加土壤有机质,实现了秸秆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赢局面。

主簿镇是茭白之乡,高山茭白种植面积近万亩,每年秸秆产量达14000吨。曾经,每到秋冬时节农田里秸秆成片焚烧,污染了大气环境。为解决秸秆处理问题,主簿镇结合当地实际,摸索出了茭白秸秆利用新途径,开启了茭白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王艳华是主簿镇茭白种植大户,在镇村的大力支持下,他成立安徽乾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自建500平方米厂房,购买秸秆粉碎机、青贮包裹机、地磅、铲车等设备,建成了两条茭白秸秆发酵饲料生产线,所生产的茭白秸秆青贮生物饲料,用于牛、羊、鹅等养殖,实现了茭白——秸秆——禽畜——粪便——茭白的全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该生产线年产茭白秸秆饲料8000吨,实现毛收入80万元,每年为村集体增加一定的收益,同时带动数十位村民就近就业。

加工制作 秸秆工艺品走俏市场

走进岳西县石关乡王家旺的草编作坊,迎面就能看到一幅巨大的扇形草编工艺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岳西县绿茵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家旺说,这幅作品曾经在安徽省秸秆综合利用博览会上展出,吸引不少人驻足观赏。

石关乡是茭白种植大乡,茭白种植面积约1万亩,占岳西县种植面积的近四分之一,年产值过亿元。在农业领域深耕20多年的王家旺说:“现在秸秆成了‘宝’,我们想着法儿把它利用起来。”他萌生了办厂的想法,从此,王家旺与茭白秸秆打上了交道。这十年里他共计回收利用茭白秸秆2万多吨,用秸秆制成的家具装饰品绿色环保、抗菌抑菌不发霉,在市场上十分畅销。

秸秆的综合利用,不仅解决了多年来农户的秸秆处理难题,治理了秸秆不当处理带来的环境污染,也让当地百姓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以前的茭白秸秆都是丢在田里焚烧,现在合作社以一块一斤的价格回收干叶子,还会送我们有机肥,我这十几亩地也有不少收益呢。”石关乡马畈村农户林南山高兴地说。

同样,主簿镇通过典型示范带动的方式,推动茭白种植户利用秸秆制作小工艺品,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小动物、花鸟、吉祥物、车内挂饰摆件等。这些工艺品均以茭白秸秆为原料,经过选料、染色、设计等工序和剪、贴、熨烫等工艺制作而成,品种繁多、规格不一、绿色环保。目前,越来越多的茭白种植户在种养大户的带动下开始了茭白秸秆编织工作。

“茭白秸秆的处理曾经是一个大难题,如今我们积极探索茭白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取得了一定成效。”主簿镇党委书记徐峰说,下一步他们要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算好经济账、生态账,扩大秸秆“点草成金”效应,增加收益。

“一禁五利用” 坚持生态发展之路

近年来,岳西县大力开展农作物秸秆“一禁五利用”工作,强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2021年岳西县境内无国家、省、市通报火点,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89%,培育秸秆产业化利用主体17家,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20个,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总产值6930万元,带动680人就业,人均增收1000元。

开展肥料化利用。在乡镇设立秸秆还田示范点,利用秸秆粉碎技术,让废弃秸秆科学还田,成为优质的“天然肥料”。农户自发运用秸秆堆肥、沤肥技术,实现分散秸秆肥料化,推动化肥减量,提升耕地地力。

开展饲料化利用。岳西县政府出台了《岳西县持续推进茭白秸秆产业化利用实施方案(试行)》,培育茭白秸秆产业化利用企业,推广茭白秸秆青贮饲料化利用技术,年利用茭白秸秆2712.5吨。

开展基料化利用。岳西县政府与一家农业公司签订了总投资达1500万元的秸秆综合利用建设合作项目,已竣工投产,预计年利用茭白与稻草等秸秆2000余吨,生产10万平方米蘑菇,300万袋杏鲍菇。

开展原料化利用。一家合作社的草编和一家工艺品公司的手工艺品实现了秸秆原料化利用,年利用秸秆1709吨。

开展燃料化利用。两家公司的燃料颗粒实现了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年利用秸秆800吨。

从“一烧了之”到“点草成金”,岳西县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综合利用秸秆的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绿色、环保、自然等要素融合的秸秆产品,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促进了企业和农民增收。(汪秀兵 徐进群)

关键词: 真金白银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