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即时 > 正文

用好“亩均”指挥棒种出发展“高产田”

时间:2022-01-20 06:14:03    来源:安徽日报    

1月17日,记者走进合肥经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往外“吐出”笔记本电脑的外壳组件。

“去年企业产值19亿多元,亩均产值突破3000万元,较2017年翻了一番! ”该公司财务部负责人薛晨辉坦言。

企业产值连年攀升的背后,离不开合肥经开区亩均绩效评价的推动。去年该公司建设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工厂,就享受到来自合肥经开区近20%的资金补助。

土地是发展的基石。经过多年的发展,合肥经开区不可避免地面临“成长的烦恼”。 “园区空间不足与部分土地利用粗放、效益不高的矛盾摆在眼前,资源错配、劣配、低效配的问题不解决,迟早会遭遇‘天花板’。 ”合肥经开区创新转型升级办公室主任李正茂介绍,为了帮助企业提质增效,将存量用地盘活,2016年,合肥经开区率先在全省建立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制度。

要想知道如何“开刀”,首先就得要“体检”。 2017年起,合肥经开区引进第三方中介评价机构,根据亩均税收、亩均主营业务收入、亩均利润、环境保护指标、研发创新指标等评价指标,对区内所有占地工业企业,每年实行绩效评价。依据绩效评价结果,将开发区300多家工业用地企业分为A、B、C三类。针对三类企业突出“差别化管理”和“存量挖潜”,给予不同的供地、资金、融资和技术改造政策,一企一策,精准帮扶。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开展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建设用地、工业低效用地“全域治理”。近年来,合肥经开区将一些企业腾退的土地再次“化零为整”,先后规划建设了人力资源产业园、智能科技园等16个“专精特”的“园中园”,聚焦细分产业,推动补链延链强链。该开发区自2016年实施亩均绩效评价以来,累计盘活近8000亩低效用地,占地工业企业A、B类企业数量从130户增加至161户,C类企业从213户减少至167户;A类企业将亩均税收从30.14万元提升至34.11万元,C类企业占地面积从30.2%下降至18.3%。

关键词: 高产田 指挥棒 用好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