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即时 > 正文

【盘点“开局年” 奋进“赶考路”】桐城:聚力改善民生 助推幸福“起航”

时间:2022-01-14 10:44:15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1年,桐城市积极实施32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9.92亿元,办实“为民”事,唱响“幸福”歌,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幼有所育 老有所养

1月6日下午,碧峰学校401班的孩子们在操场上做韵律操。碧绿的草坪衬托着孩子们的张张笑脸,“操场真漂亮,在这里可以运动,还可以打滚,我特别喜欢。”学生王柳说。

这个标准化运动场是2021年秋季新学年刚启用的,以前是土操场,一上体育课,孩子们常常弄得灰头灰脸的。据了解,碧峰学校去年实施了两项民生工程,共投资550万元。除了运动场外,还新建了一栋教学楼,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今年秋季可以启用。据该校校长胡国杰介绍:新教学楼里设置了多功能报告厅,还有书法、艺体、舞蹈等专门教室,加上校园拐角处开辟的菜园地,学校将实施“五育并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

图为碧峰学校学生在新操场上体育课。

在龙腾一小校园外,刚刚落成的一幢外观大气的教学楼是龙腾幼儿园的主教学楼。该幼儿园园长段金玉说:“这幢楼今年秋季就能启用。有了这栋楼,以前一小的学前班就独立出来了。新园可开设12个班,容纳400人,能有效缓解周边群众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园难问题。”

据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度,我市共实施四项教育民生工程,新增幼儿托育机构860个,资助学前教育困难幼儿1061人次106.1万元,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7676人次217.63万元,投资1158万元完成22个“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建设。

与孩子们享受“民生阳光”方式不同,老人们获得的更多的是真金白银。据桐城市老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共发放高龄津贴21381人次623.12万元;低收入养老服务补贴2354人140.1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享受待遇11.71万人18950.8万元。另外,探索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50户,发展养老机构28个,为老有所养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环境好了 住得更舒服了

“路修好了、路灯亮了、下水道也不堵塞了,我们生活特别舒心。”文昌街道西苑新村居民桂玲高兴地说,小区改造工程完工后,过去乱种的小菜园不见了,凹凸不平的路面平整了,还新增绿地,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西苑新村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居民590户,改造工程涉及道路、绿化亮化、机动车停车位、充电桩等配套设施改造,还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和智慧门禁系统。

图为东部新城棚改项目一瞥。

安居,是民生工程的一项硬指标。桐城市委、市政府把棚户区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为民实事,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不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棚户区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碧峰小区居民潘泽金告诉记者,过去,小区脏乱差问题突出,停车位不足,没有充电桩,到处都是“飞线”充电,很不安全,居民对小区改造提升的愿望十分强烈。2021年,桐城市启动5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居民3419户。随着改造提升工程的有序推进,一些老旧小区的“颜值”有了明显提升。

东部新城棚户区改造项目是桐城市重点民生工程,也是安庆市目前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齐全的棚改项目,总投资15.8亿元,占地总面积423亩,计划建设安置房3763套,安置拆迁户1636户,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新城”雏形已然再现。 此外,桐城市还在桐城经开区、双新产业园等地建设棚改安置房,形成了五大棚改集中安置区,同时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8户。据市住建局棚改办有关人员介绍:“十四五”期间,桐城续建棚改工程将达12550多套,圆住房困难群众的安居梦。

文化加持 幸福加分

在桐城市体育中心,市民毕昌进每天晚上陪外孙在省级羽毛球专业教练指导下学习羽毛球。 “现在有条件让娃娃从小接受多元化的体能训练、技能训练,培养文化自信。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这样的资源,我们很欣慰,比我们那个年代强多了。”

市体育馆实行免费、低收费开放,为市民享受文化民生提供了多元选择。柴米油盐、吃穿住行,桐城群众的日常生活里早就悄悄加进了“文化需求”。据市文旅体局负责人介绍: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及15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常态化进行,各文化场馆围绕传统节日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建军节等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全年全市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509场,组织“送戏进万村”演出223场。文化润人心,乡村春晚在桐城各地竞相上演。2021年“乡村春晚”共开展3场,其中2场线下1场线上,惠及群众6000多人次。

产业支撑 发展动能更足

1月10日下午,孔城镇铁山家庭农场的牛儿在悠闲吃草。农场里有200头牛,70亩油茶,年收储稻草3000多吨。农场负责人钱毛生说:“稻草在我这里就是黄金,值钱得很。可以喂牛、垫栏草,可作油茶地的肥料。一根稻草都不得浪费。”

图为瓜蒌地盖上了厚厚的稻草被子。        

在范岗镇花园村,曹友权流转了3000亩水田,就巴望着建一个大棚,储存干草,做育秧基质的原料。2021年,他享受以奖代补50.7万元,建起了库容1500吨的仓库,满足了心愿。在新渡镇龙塘村,稻草铺在收获后的瓜蒌田里,可以起保墒、保湿的作用,腐烂后就是肥料。瓜蒌基地负责人琚姗姗算了一笔账:200亩瓜蒌田,用稻草铺地,可以节约化肥、农药等成本4万元。

稻草之所以能充分利用得益于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利用民生工程的实施。在民生工程引导下,桐城大力推进秸秆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利用,变废为宝。据市能源办有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全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7.18%,其中产业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的43%,新建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4个,能源化、原料化利用量占总量的36%。

在桐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正在有效衔接中。2021年,“四好农村路”建设里程118.897公里,全市共建成农业特色产业园区33个,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带动1974户脱贫户发展产业,5473户脱贫户实施自种自养项目,富了口袋。

据市民生办负责人介绍,2022年民生工程注重补短板和可持续性。工程类项目立项审批、征地拆迁、规划设计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其中农村改厕已完成摸底工作,正在分村落实;持续实施“四好农村路”项目,已完成项目申报工作,正在拓宽路基。 (汪桂云 余大国)

关键词: 桐城 开局 民生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