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即时 > 正文

如何让山区移民安居乐业?

时间:2021-12-30 06:21:42    来源:安徽日报    

霍山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淮河一级支流淠河源头,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库区、革命老区县。“十三五”时期全县累计投资近3亿元,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55处,搬迁群众1670户5459人。面对大规模移民安置带来的社区接纳、土地整合、发展途径、社会重塑等诸多经济社会难题,如何让这些“搬得出”的新移民都“稳得住、能致富”?

安居有家“搬得出”

49岁的罗运甫是霍山县下符桥镇三尖铺村燕良山组的村民,2016年因残致贫,家里现有四口人,罗运甫和妻子、母亲三人都“吃”村里的B类低保,儿子在大学读书。

2017年,罗运甫家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进了渡口新村安置点,住上了镇里统一规划的“一层半”新房。走进罗运甫的新家,上有阁楼,下有小院,电视机、洗衣机等摆放有序,简单温馨的小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家里安装了城乡一体化供水,卫生又方便。门前都有整齐划一的停车场,出门不远就是专为易地搬迁户设置的农贸市场。

“家里水、电、网、路都通了,现在日子真好! ”看到有客人来访,罗运甫连忙擦桌子搬椅子端茶倒水,“我母亲75岁了,以前想来镇上看场电影都不方便。现在附近的文化广场经常播放公益电影,母亲自己就能带个小板凳去看了。 ”

因为罗运甫身体残疾,镇上特地给他安排了道路养护的公益性岗位,每个月500元工资,他还是镇上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员,每个月也有200元补助。罗运甫把家里7亩田里都搞起了稻虾养殖。和以前日子相比,按老罗的话说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了。

2016年至2018年,下符桥镇以脱贫致富和改善民生为目标,以改变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为主线,加大政府投入,将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圆满完成了符桥新区、渡口新村和杨家榜三处的易地搬迁工程。

2021年,下符桥镇再次投入资金40万元,按照“五化”标准对安置点路灯、路面、绿化等配套设施进行了升级,彻底解决了脱贫户许多生产生活难题,搬迁群众打心眼里满意。

下符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候选人苏小双表示:“只有抓管理强服务,抓文化促融入,抓就业稳增收,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增强搬迁群众的社会归属感和认同感,才能促进安置区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就业有门“稳得住”

“老周,你家今年是双喜临门啊!”霍山县黑石渡镇戴家河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上,58岁的周启彪乐呵呵地带着乡邻到新加盖的二层楼房上参观,乡亲们一边询问竣工的工期,一边七嘴八舌地向老周道贺。

周启彪原来是村里的贫困户,独门独户地住在几公里远的金鸡岭半山腰上,“以前摩托车都骑不上去。 ”老周说。政府推动易地扶贫搬迁时,老周想自家的土地山场茶园竹园都在山里边,担心下山后没有生活出路,不想搬出来,他以前靠在外面打零工谋生,2017年因交通事故进行了脾脏切除手术,从此不能外出务工。

为彻底打消搬迁户的顾虑,该镇志智双扶,在安置点分别成立了管理委员会,因户施策建立“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台账,引导搬迁户奋发向上、自主脱贫致富,力争做到户有产业、人有就业,收入稳定,安居乐业。

黑石渡镇交通便利,2021年初,该镇党委政府立足“仙蔬小镇”定位,在柳树店村、杜家冲村、戴家河村、黄家畈村、社区等5个村(社区)相继流转近万亩土地建设绿色蔬菜基地,采用“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股份、合资、联营、租赁、承包、务工等多种形式解决创业增收。

蔬菜种植基地建设使当地村民从耕地中解放出来,土地流转拓宽了农民增收路。周启彪家里原有的5亩多田地,都按600元/亩的价格流转给村里高山蔬菜基地,老两口都在蔬菜基地里就近务工,每年还有近5万元收入。

有了就业门路,周启彪吃下了“定心丸”。今年自己花钱在原来的安置房上再加盖一层,楼上多了两个卧室,外面再盖一间厨房,年前就能搬进新房。 “过年时,两个儿子都能带女朋友回家了。”周启彪掩饰不住脸上的笑容。

新房子,新工作,新生活,对于周启彪来说,过去的穷日子终于翻篇了。

发展有路“能致富”

“100斤葛根,要经过8道工序才能打出8斤葛粉。 ”冬日晴好,磨子潭镇龙井冲村的渔香新村安置点,49岁的杨林和妻子正在门外场地上打葛粉。一根根从大山里挖来的野生葛根,经过清洗、粉碎、过滤、沉淀、漂洗、晾晒,变成了雪白干净、美味可口的葛根粉。

“原来在山里住着,20块钱一斤也没人买。现在好了,镇上的乡村旅游火了,纯野生的葛粉100元钱一斤也抢手。不光葛粉,就连我们腌菜泡菜都被一拨一拨的客人买走了。 ”杨林说。

磨子潭镇共搬迁303户1000余人,杨林是磨子潭镇上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户。 “原先住在那个叫黑虎尖的山头上,买袋米都要跑半天。 ”杨林感慨地说,以前在外地打零工,父母年纪大了就不能出门。政府鼓励搬迁户办农家乐,他也跟着开了这家“杨家渔馆”,上下三层,一楼能同时接待五桌客人,二三层有五个标准间。

龙井冲村紧挨着佛子岭和磨子潭两大水库,周边还有白马尖、铜锣寨、宋家河、屋脊山等旅游景点,地理位置优越。磨子潭镇围绕乡村振兴和旅游富民工程,倾力打造“大别山风情民宿小镇”,鼓励有经营才能的人开农家乐,大力支持搬迁户灵活就业,在镇村两级的联合监管下,现在龙井冲村有96家农家乐。整村走上了旅游路,还成立了乡村旅游互助协会,有15家易地扶贫搬迁户积极参与其中。

“现在短途周末游的客人很多,每到周五下午就开始忙了。客人都爱吃我们自家种的菜,养的鸡。 ”杨林说周末和小长假都很忙,白天的客人多,经常翻台,晚上做烧烤要做到十一点多钟。除了自家的农家乐每年能收入15万元左右,杨林还养了20箱蜜蜂、30多只山羊,冬季上山挖葛根等其他加一起也能有几万块钱的收入。

“镇里正在想方设法利用电商平台推动本地农特产品上线,未来这里将变成全县的景区辐射中心和农特产品集散地,让搬迁户都能搭上旅游快车,早日跟上共同致富的大部队。 ”磨子潭镇镇长吴义云说。

在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霍山县努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 “后半篇文章”,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拓宽思路,探索产业路径,提高覆盖范围,让全县5000余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都能挪穷窝、安新家、兴产业、迈新路,紧紧跟上脱贫致富齐奔小康的时代步伐。 题图:霍山县磨子潭镇宋家河村乡村旅游红红火火。(通讯员 陈波 记者 张荷香 文/图)


关键词: 安居乐业 山区 移民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