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即时 > 正文

海岱财评|从COP15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山东力量

时间:2021-10-12 19:36:21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10月11日在云南昆明举行。COP15的主要目的是,总结过去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履约工作情况,审议“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确定203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目标。

在这场国际大会中,山东以线上展馆的形式亮相,既向全世界宣传推介山东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也向世界表明态度:保护生物多样性,山东一直在努力。

生物多样性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1993年12月29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正式生效。目前,《生物多样性公约》共有196个缔约国,每10年设定一揽子目标。

作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最早一批缔约国,我国一直在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下降势头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东北虎、雪豹、藏羚羊、亚洲象、朱鹮等珍稀濒危物种数量明显增加,“国宝”大熊猫也从“濒危”降为“易危”等级。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濒临渤海与黄海,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暖温带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山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一系列有力政策和措施,涌现出黄河三角洲、昆嵛山、长岛、南四湖等一批保护成效明显、具有典型代表性地区。目前,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纪录的动植物物种由2234种增加到2429种,胶东仅存的狗獾种群数量稳步提升,野生梅花鹿在野外监测中被重新发现。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各地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的损害,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但是也应正视,尽管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全球物种加速灭绝,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的国际大形势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生态系统功能局部退化、部分物种濒危程度较高等都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某一部门、某一区域的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在相关部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的同时,还可通过项目资助、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等形式激励企业、社会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咨询服务、违法监督和法律援助等活动。加强多元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通过与全球环境基金和生物多样性金融等合作,推动知识、信息和科技交流与成果共享,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强大合力。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晓婉 报道 策划 齐淮东)

关键词: 岱财 COP15 生物 多样性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