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特别关注 > 正文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 青岛市4.2万残疾人享受补贴补助

时间:2018-10-25 10:08:43    来源:青岛日报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 青岛4.2万残疾人享受补贴补助

“青岛的残疾人事业发展很好,很多方面走在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前列。”这是第27次全国助残日到来前夕,康复国际执委会的一行人全面细致地考察了我市残疾人事业后,其前主席让·曼斯拉肯接受采访时说的话。

这种肯定,是对既往的鼓励,也是对开创新局面的鞭策。让每一个残疾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掉队,我市的残疾人事业搭乘发展的快车,正加速前行。

近年来,我市将残疾人事业全面纳入发展规划大局,全市残疾人事业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机制更加完善。截至目前,全市残疾人事业经费投入已达到15.36亿元。为使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我市还不断提高残疾人的生活品质,持续改善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环境,逐步形成了以“保障网络化、服务精准化、组织网格化、方式智能化”为主要特色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模式。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残疾人衣食无忧、病老有助的托底网络

家住市北区的双胞胎姐妹赵文静、赵雅静从小患有“运动元神经损伤”,无法自行坐立、行走,系肢体一级残疾,而她们的父母又下岗,身体多病。鉴于这一特殊情况,其所在的市北区镇江路街道将其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补贴、重症残疾人护理补贴等优待范围。

有保障才能编织梦想,小姐俩因此扬起生活的风帆。她们坚持看书、写作,先后发表了多篇小说、童话和诗歌;在轮椅上坚持完成了英语学习,曾在ACT全国青少年英语技能比赛中获得过金奖,被青岛市恒星科技学院特聘为课外英语辅导教师。近年来,对英文翻译颇有心得的姐妹俩还参与翻译了多部着作。

而她们俩仅是众多生活在青岛的残疾人的一个缩影。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提水平的原则,近年来,我市先后在残疾人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制定出台了26项特惠保障政策:

建立了城乡困难残疾人专项生活救助标准与低保标准联动调整机制,覆盖残疾人总数达到4.2万人;

实施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补贴标准每人每月达到130元;

以机构安养、社区托管、居家照料为主要形式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不断规范完善,累计为1.6万名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走在了全国前列;

2017年,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补贴政策作为市委市政府市办实事项目之一得到全面实施,按照每人每年40元标准为12万名60周岁以下残疾人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重度贫困残疾人医疗养老保险费政府代缴和提前5年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政策,为全国创造了经验。按照保障标准累计,全市城乡每名重度贫困残疾人享有政策性资金分别达到3.4万元和2.6万元;

2018年,补贴制度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取得实质性进展、圆满完成残疾学生救助工作,推动全市残疾人参加商业保险补贴政策实现了新突破,进一步提高了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

精准扶贫使残疾人在奔小康的路上信心更足

杜冬冬从小耳朵失聪,家中生活困难,初中未读完就辍学了。但他热爱绘画,有意识地在绘画及设计方面有所发展,做起了布老虎,但苦于没有资金和渠道让自己的项目做大做强。

2012年,青岛市残联和人社局联合成立了残疾人创业孵化中心。经过申请、审批、答辩等多个环节,杜冬冬入驻青岛市残疾人创业孵化中心,创办了青岛东东吉尼旅游纪念品设计有限公司,并在指定时间段内不仅免房租,还能减免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就是这样,他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并逐渐走向正轨,也大步迈向了小康致富路。

像杜冬冬这样家庭贫困的残疾人不在少数,只有准确的瞄准好他们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科学地给予帮助,才能使他们的生活得到更彻底地改善。按照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监测的残疾人扶贫工作思路,近年来,我市广泛开展了“政策兜底”“基地带辐”“基层党组织助残”和“第一书记助残”等系列扶贫工程,已使1.1万多户残疾人家庭实现了增收脱贫,到2016年底,全市贫困残疾人全部实现脱贫。

我市还通过特殊教育、技能培训、岗位开发、政府采购量化赋分等援助措施,已使7900多名残疾人拥有了自食其力的就业岗位;具有青岛特色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扶持政策,吸引了20多家民营机构踊跃参与,已帮助500多名就业最困难的精神智力残疾人找到了工作岗位;市级残疾人创业孵化中心和残疾人网络创客联盟空间已孵化创业项目40多项,首批培养创业“小老板”200多名,从而为残疾人参与“三创”行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实现残疾人奔小康,康复是基础

坤坤(化名)是黄岛区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十个月大的时候,被医院确诊为重度聋。医生说,佩戴助听器也没有助听效果,虽然人工耳蜗有助于孩子听力的恢复,但费用高昂。

让坤坤爸爸没想到的是,2008年我市出台《青岛市残疾人康复救助工作及财政资金补助实施意见》,正式启动了人工耳蜗植入救助项目。与当地残联取得联系后,坤坤被迅速安排进行了手术,而本来要“卖房子筹集手术费”的坤坤爸爸,因为符合青岛市重度聋儿救助办法,最终只自费了三万块钱。最终,坤坤通过康复训练,在7岁时,顺利进入普通小学读书,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实现残疾人奔小康,康复是基础,是非常迫切的需求,没有康复,残疾人就没有新生。近年来,全市通过落实扶持政策,已认定109处覆盖全域的残疾人专业康复服务机构,每年康复服务残疾人3万多人次。2014-2017先后两次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提标扩面。目前,全市在训残疾儿童达到2193多名,显好率达到92%以上,特别是实施电子耳蜗植入手术的355名聋儿全部恢复了听力,90%以上顺利进入普通学校或普通幼儿园,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有序开展,牵头成立了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推进小组和青岛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评估专家技术指导组。根据残疾人需求,全年招标采购4850件辅助器具,实现了需求与采购的无缝对接。目前已发放辅助器具适配及服务1271件。每年实施康复服务3万人次,让更多的残疾人改善身体状况,延展身体功能,自信地迎接生命曙光。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除了这些开创性做法,我市还在基层社区建设无障碍残疾人文化和活动基地2360多处,举办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1120多场次,培育残疾人文化产业基地6处,培育残疾人特殊人才120多名……让更多的残疾人从文化体育生活中享受到健康与快乐,也让更多的残疾人生活变得更精彩。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我市的残疾人事业始终坚持以残疾人为中心,正奋力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让残疾人过上更有尊严的美好生活,确保广大残疾人和全市人民共享宜居幸福的美好生活。(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刘 萍 通讯员 迟文武)

关键词: 残疾人 青岛 小康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